首頁>情感>

2020年對於整個世界、國家來說是最不平常的一年,對於個人也是記憶猶新的一年,在我的人生中會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我們只有勇往直前、不斷攀登才能登頂,2021我來了。

在不知不覺中2020年的過去,直至到今天陰曆除夕新年的到來,每個人每年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時間去哪了、年味去哪兒啦?成年人越來越對過年沒有什麼感覺了,更多的是回憶。

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手機、iPad成為主角,媳婦一直在刷影片,兒子一直在玩手遊,老人在刷快手,時間都在獨自默默地流逝,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期盼,小時候最幸福就是穿新衣服、吃著一年難得吃幾次的雞肉、拿著父母給買的幾個炮竹、水果糖。一家人熱熱鬧鬧地聊著一年中的開心事,失去的是群體的活動,增加了流量、只有WiFi。

小時候年的味道

小的時候年的味道特別濃,當時也沒有意識到為什麼要過年,就是在盼著過年,過年能有好的吃的、穿的、可以響鞭炮,當時的想法很直接、很單純。

大概在6、7歲的那幾年,當時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都不好,村裡的經濟更好不到哪裡,過年的年貨基本都是要在除夕夜裡才能享用,不管是鞭炮、還是瓜子、花生、糖塊。因為當時家裡都沒有多少錢,每一樣的都買得很少,提前享用了的話,基本除夕就沒得享用了,記得那一年的除夕夜,媽媽和姐姐剛把瓜子和花生炒出來,大概也就是不到十斤,我裝上瓜子就到發小家裡玩,沒等玩耍多長時間,所拿的東西基本和小夥伴都吃完了,那就在玩耍時路過家的時候再進行搬運,整個年夜基本就是在搬運、分享中度過的。等到初一的時候,這些年貨基本也被消滅完了,所以每家人都是在盼望和節省中度過的新年。

大概在13歲左右時,家裡的生活條件也變得好了一點了,那幾年整個臘月就進入到過年預熱中,那一年我姐在外地的炮廠打工,回家時廠老闆給每一位員工發了些鞭炮,當時感覺太多的鞭炮了,沒有見到過那麼多鞭炮。

算算村裡的發小有近20多人,年齡基本都是同年彷彿,集合地點就是村東頭,早上吃飯完飯,三三兩兩同伴就開始招呼上,陸陸續續的向集合地點進發。這基本都是慣例、默契,沒有誰在組織。那一年從臘月就開始把鞭炮裁開來零散地響,記憶中那是最高興的一年。

小時候的年味更多的是一種簡單的、直接的幸福。可能我們現在的生活更應該最求一種推後的幸福,這樣可能幸福感保留的會更長久一些。

長大後年的味道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朋友們,或多或少都有同樣的經歷,主要是成人後大學時的過年經歷。

在那個年代,村裡的小孩高中能讀完就已經很不錯了,一個原因是家裡條件都不是太好,可能提前就輟學了,一個原因就是自己身邊的環境不太好,都也沒有什麼遠大的目標、理想,加上身邊的人都是想著儘早打工掙錢,所以同齡人中唸完高中的都沒有幾個。

在高中畢業,大學伊始,開始對自己的夢想的嚮往,對生活不屈服的態度在大學幾年逐步形成,為了給家裡減輕學費壓力,自己獨自在大學開始打工的生活,大學幾年中,每年在假期都會在學校打工、掙自己的學費,這當中就有幾年寒假過年沒辦法回家過年。

長大後的年味更多的是無力、牽掛。對未來嚮往和不屈服的態度。

有了家庭年的味道

有了自己的家後,也基本跨入而立和不惑之年,這個階段是對我們的考驗,不管是盡力和體力都是一種考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這個過程也有了大家和小家,平時可能更多對小家的關注更多一些,在過年的時候可能對大家更側重一些,對於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大家、小家都需要關照。

自從有了小家後基本每年都會回家過年,在慢節奏中和親人們聊聊家常。在沒有車水馬龍的鄉村裡再沉澱一下,來年再戰。

有了家年的味道更多的是一種責任、團聚。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春節前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