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曾有一位教授在網上坦言:“現在過年氛圍的逐漸淡漠,其根本的原因是煙火味的缺失。”
在這裡有一個問題,你認為當下的過年氛圍好不好呢,或者說你有感覺到過年的味道嗎?
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可是,從社會的總體情況來看,當下的過年氛圍,明顯是不如以前了。
曾有研究者調查過,城市中的年味,那是最為冷淡的。就連過往以年味濃厚著稱的農村,也出現了“年味”危機。
要知道,過年是所有中國人的信仰,也是從古至今多年未變的習俗。
而今它卻出現了問題,難道說是被什麼因素所影響了?
記得在十幾年前,就有學者感慨,經濟社會的發展,很有可能會讓傳統習俗消失。
在那個時候,也許人們還沒有那麼深刻的感受。可在今天,這種感受卻在我們的內心深處蔓延著。
可以說,過年氛圍的逐漸變差,很有可能跟這8個“變化”有關。
01.沒有了煙火味在如今這個社會,過年還有煙火味可言嗎?
可以說,受到環境的影響,現在的許多城市,已經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了。
為了保護空氣,保護環境,採取這樣的做法,那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在春節中,倘若連煙花爆的聲響都消失不見了,那麼又有何過年的氣氛可言呢?
有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少了爆竹,少了那熱鬧的煙火,過年的氣氛終究只能是冰冷的。
02.物質替代了感情在逢年過節中,我們中國人最喜歡做的,就是拜親訪友。
在以前,我們和親戚的關係是很好的,也是親密的。所以,過年也就能紅紅火火,熱鬧非凡。
可在如今,我們和親戚的關係呢?不是勢成水火,就是針尖對麥芒,甚至還出現斷親的現象。
那麼,當物質化的生活取代了親情之後,那過年,終究只是“走過場”而已。
而“走過場”的過年,過和不過,又有何區別呢?
03.血緣親情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曾有社會學家說過,當人情關係走向沒落時,親緣關係首先會出現巨大的矛盾。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當今的血緣關係已經被快節奏的生活模式所沖淡了。
那麼,被沖淡的親情出現了矛盾,那過年,終究只能是過個“寂寞”。
04.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城市化的發展,會造成一個突出的現象,那就是農村人口的流失。
在以往,農村的人都有著“安土重遷”的信念,不會輕易離開家鄉。
因此,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也就更為頻繁。人與人的關係,也會保持良好。
可如今,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鄰里親朋的交往越來越少,一年也見不到幾次面。
那麼,如此沒有“感情”的年,又怎麼可能有氛圍呢?
05.網路世界取代了現實生活知乎上,有句話說得很好,社交網路的出現,就是用來吞噬現實的習慣的。
隨著網路化的逐漸發展,智慧手機的逐漸普及,每個人都是“低頭族”。
在平常的生活中,大部人都沉溺在手機中。就連過節,人們也都在手機的世界中神遊。
別人想跟你聊聊家常,你卻低頭玩手機。
如此,這個“年”便少了現實的交流,而多了網路上的痕跡。
06.過年習慣的僵化雖然說現在的科技文化是日新月異了,可傳統的習俗卻在原地踏步。
如今的春節,其習俗依舊是老一套,讓人頗有厭惡的感覺。
在除夕夜,大多人都只能看著每一年都相似的電視晚會。
在年初一到大年十五,我們不是奔走在訪問親戚的路上,就是在準備回去上班的途中。
那麼,緊張的生活搭配僵化模式下的春節,人們也就會感到無感。
07.對過年沒有了期待記得小時候,我們大多人都喜歡過春節。
為何?因為一過節,我們就能獲得新的衣服,品嚐到好的美食。
如此,我們對於過年這件事,才有了盼頭。
而現在呢?大多人都衣食無憂了,在平常的時候也能過得像春節一般。
因此,每天都在過節的我們,又怎麼可能對過年再有期待呢?
08.生活物質和精神發展的失衡曾有學者說過,如今社會的物質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精神發展,那是不平衡的。
物質發展是精神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在一般情況下,前者發展好了,後者才能更好地發展。
可如今的現實是什麼?那就是物質化的發展迅速,帶來了某些觀念的扭曲,精神跟不上。
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精神,那麼“年俗”也就會固化,停滯不前。
對於停滯不前的年,又能有多少人對其有好感和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