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運氣”,就是生命運動氣化規律的簡稱。
可大部分人對這一解釋並不認同,認為“運氣”的魅力恰恰就是沒有規律可循。
縱觀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解釋似乎很符合情理,好的運氣來了,即使是當前潦倒不堪,但也能翻盤重生。
那麼,在運氣的背後,是什麼在主導著世間百態,才會導致有人突然運氣變好,有人運氣不好呢?
在我苦惱之時,一位得道高僧為我指點了迷津,從而道出了真相:“世間萬物都是有因有果。”
老僧的一席話,頓時讓我豁然開朗。的確,生活中很多時候,運氣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低谷時更需要運氣的加持。
其實,好運氣也是有因果可循的。若是想要好運氣,想要心想事成,那就需要遵循以下3個原則,謹記其中一個也是好的。
01先行恭敬,方可獲高位老僧說:“高位從恭敬中來,卑賤從傲慢中來。”一個人能擁有良好的人品、友好的人際關係、較高的地位時,往往都是他處處對人恭敬,與人和氣相處的結果。
而一個人如果人緣不佳、得不到重用,那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傲慢的性格所導致。
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與人打交道。但如何打好交道,卻是一門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學習的一門技能。
如果一個人做人做事時,能尊重他人,與他人友好共處,那麼此人有禮貌、有素質的形象會給他人留下印象,甚至以後還會對他進行提拔和獎勵。
以禮待人,同樣的,他人也會以禮待之,人與人之間始終是存在共利互贏關係的。
但如果一個人,與人交往不講究誠信,不講究德行,那麼多半這個人的交際圈會比較狹隘。因為大家會認為此人不值得信賴,也不值得深交。
因此,即便是今後有發展、有提升的機會時,此類人多半是不會被推薦的。
老僧深知此道理,才會要求眾人要先行恭敬,之後才有可能獲得高位,這是因與果之間的關係,亦是為人處世想要獲得好運而必須要懂得的道理。
02先行佈施,方可得財富老僧說:“財佈施得財富,愈施愈多。”這句話的道理淺顯易懂,所指的是儘自己所能,用金錢、人力、物力,去幫助他人,去施捨他人。
雖然短時間內,自己的財富、精力會出現空虛情況,但是卻能幫助到大多數人,能影響到大多數人,這何嘗不是一種財富。
確實,象徵財富的不僅僅是金錢,能讓他人心靈感受到溫暖,內心感覺被尊重,同樣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這世間,財富是源源不斷的,獲取財富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可每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世間的財富也是獲取不完的。
倒不如,學會“捨得”,學會“有舍才有得”。只有先放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才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反饋回來。
其中,最快速便捷的方式便是佈施。對眾人進行佈施,幫助眾人脫離困境,幫助眾人重新樹立對生活的信心,甚至還可以幫助眾人找尋到正確的生財之道。
行佈施之人,在生活中處處受尊重,在生活中處處被認可,並且好運也會常相伴。
可很多人卻吝嗇成性,不捨得佈施,不捨得花費自己的財富,也不想浪費自己的精力去行好人好事,因此,即便是這類人有一定的財富,也終將會耗盡。這是不會佈施之人的悲哀,亦是不會佈施之人的結果。
因此,在生活中,懂得佈施,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懂得佈施,是一種高尚的情操;甚至於懂得佈施,財富也會越來越多。
這是老僧所悟出的道理,亦是佈施與財富之間的因果關係,有舍才有得,有佈施才會收穫其他財富。
03先學忍讓,方可結善緣老僧說:“忍讓能消除無盡的災難和後悔,忍讓有度,方能善結人緣。”此話的語意是在告誡眾人:凡事都需要懂得忍讓。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與形形色色的人進行來往,因此避免不了會產生磨合,會產生意見不統一的情況。
那麼該如何去處理人際關係中出現的矛盾呢?該如何去化解糾紛,統一觀點呢?
俗話說:“終身讓路,不失尺寸”。大部分都贊同並將其作為自己為人處世遵守的箴言,因為在他們看來,忍讓是解決問題最省事、最有效的辦法。
善於忍讓的人,往往在生活中更容易左右逢源,能消除諸多不必要的後顧,亦能消除內心的浮躁情緒。
而不懂得忍讓之人,在為人處世中,只尋求一個對自己有益的道理,不能接受自己吃虧,甚至還會出現與他人針鋒相對的局面。
在他們眼中,自身的價值大過一切,自身的利益重過一切,所以這類人在生活中很難結交到朋友,也很難維護好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由此可見,懂得忍讓是為人處世該遵循的標準,先學會忍讓他人,讓忍讓成為一種美好的象徵,那麼他人久而久之也會受到影響。
人行好運,懂得忍讓是前提,懂得忍讓是結交善緣的基礎。
人生在世,恭敬多一點,相應的高度也就多一點;佈施多一點,相應的財富就多一點;忍讓多一點,相應的善緣就多一點。
這類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關係便是因果,便是人行好運所必備的重要因素,亦是心想事成、生活一帆風順的真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