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中國人傳統的親人團聚的最重要的節日。平時為了生活辛苦地奔波忙碌,很多人只有在春節這一天才能夠一家人團聚,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敘一敘一年的感想和未來的打算。
過去過年的時候親戚鄰居同學朋友聚到一起,噓寒問暖、互訴衷腸,發自肺腑的想念和盼望。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過去那種濃濃的親情、友情變得淡漠了,取而代之的是聚到一起比誰有錢、有權,比誰混得好,誰的男女朋友漂亮、有錢、有事業,誰開豪車,誰住豪宅,誰穿名牌等等。伴隨著一股濃重的虛偽、比闊、炫耀的味道。這讓很多人感到無奈。心靈的荒蕪比村莊的破敗更讓人感慨。
以前我每年過春節的時候是一定要回農村老家的,因為還有父母在,必須陪他們過年。在爸爸眼中,過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一家人應該聚齊了,團團圓圓過春節的。
現在的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大部分的年青人都要外出經商打工求學等所以差不多都搬走了。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殘和一部分年青人。在很多的農村尤其是南方的農村,成片成片地被廢棄,也只是留下少數的老年人還在留守。在東北這地方年青人外出的更多,大多去了南方發達城市,那裡的發展機會更多。農村裡無人居住的房屋也很多,有的也是一片一片地被廢棄,都是一片荒涼的景象,有時看著心頭就會湧起一種悲涼的感覺。
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過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的農村生活不復存在。這種因地域宗族維繫的親情友情也土崩瓦解,過去那種濃濃的人情味也淡漠甚至消失了。也可能我們也要走西方發達國家的老路,最後農村只會剩下寥寥無幾的農民在種地,絕大部分人都聚集到大城市裡去了並且會在城市裡紮下根且習慣於當地生活,順理成章地溶入當地的生活。
中國人傳統的葉落歸根的習俗既頑固又持久。在19世紀美國推出的排華法案就是因為華工堅守傳統,拒絕溶入當地社會導致的。當時的華工不僅不與美國人通婚,掙了錢不買房不買地,除了吃喝外也儘量不在當地消費,甚至死了以後連屍體也要運回國內。這招致了美國人的不滿和排擠。現在的中國人已經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隨著現代化的程序,過去堅守百年甚至千年的傳統被一樣一樣地摧毀了。
說起過春節,可能我們這代人已經沒有多少父輩人那種骨子裡堅守傳統的概念,只是為了讓父母開心滿意才回農村去過年,農村對我們已經沒有什麼吸引力。
在上了年紀的人眼裡,傳統在他們的心中還是很有份量的,他們之間的那種感情也還是比較真摯的,但是在社會發展的大浪潮面前,也已經漸漸勢微,他們已經沒有了過往那種掌控大局的能力了。
這種變遷,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的過程。但是有些東西的消失還是讓人有些遺憾的。這也可能就是發展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