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說過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七年就是一輩子

這句話可以換一種說法:想要做好一件事情,一般需要7年。

所以,對於有些人來說,他的一生會有好幾輩子,因為他做成了很多事情,有些人可能連一輩子都沒有。

我今年算是剛剛過了一輩子,上大學前開始投資,今年差不多是7年了,所以有幸有了這篇文章“人生第一個100萬”。

但是我發現普遍人有一個誤區就是:

一個人一定要做成某件事情,才能稱得上是一輩子,如果單純只是做一件事情重複了7年,那也算不上一輩子。

就好比投資這件事情,有些人天天看股價和訊息,7年前是一個樣子,今天也是一個樣子,變化並不大。

而如果你是透過投資去學習商業的本質,你會獲益非常大,這種思維不僅僅能夠運用在投資賺錢,還有生活,甚至創業。

這類似於有人說自己有七年的工作經驗,有人會吐槽,你只是把一年的工作經驗重複了七年而已。

我在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陷阱一:短期收益的誘惑

陷阱二:長期收益獲取太慢

例如很多人喜歡炒股,看股價和訊息面能夠讓他短期幾天內就有收益,所以他會偏向於選擇能夠即時滿足的事情。

畢竟這是刻在我們基因裡的習慣,有吃的趕緊先填飽了再說,誰知道下一頓要等到什麼時候。

再來就是能夠滿足「七年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很有可能長時間都沒有收穫。

幾個月沒收穫是大機率的事情,1年能有收穫算是非常快的,3年有收穫算是適中的,一旦3年之後,收穫會指數般增長,

剛好這也符合我7年投資生涯中,熬了前2年真的盈利不多,當時港股還處於價值窪地,等到一個牛市收穫滿滿。

我目前在寫作這件事情上也是一模一樣,回看剛開始寫的東西真是不堪入目,而且字數很少能超過1000字。

堅持寫了2年之後,開始實現盈利,字數也是很輕易就能夠寫到2000字以上了。

可是,人的各個狀態天生就是矛盾的。

在年輕的時候,你會覺得時間很多,沒必要去做「七年就是一輩子」的事情,反正還有好多時間,所以會選擇休閒娛樂,活的特別“年輕人”,這就會掉入陷阱二當中。

結果,不知不覺中發現好像年齡大了,這時候他會迅速轉變成另一種狀態,就是感覺來不及了,所以他們會去做短期收益多,而缺乏長期收益的事情,又會掉入陷阱一當中。

如果你想真正體驗一次「七年就是一輩子」,你一定要認真去想想,到底現在有什麼事情,短期之內不會有收穫,做起來特別無聊,但是3年後能夠帶來很大改變,並且時間越久,意義越大。

其實這種事情還挺多,像我個人在做的就有投資、寫作、讀書,任何興趣和專業持續投入和精進都能夠滿足,對了,我讀書也滿7年多了,這個也是和投資混搭在一起的。

讀書不僅在投資上能幫到我,因為不僅僅看投資類書籍,我也看很多對個人成長有幫助的書籍。

所以我也很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某種程度上,實現了「7年就是兩輩子」的超額收益,一輩子是投資,一輩子是讀書。

我現在進行中的一輩子就是寫作,目前已經3年多了,快實現半輩子了,我也打算在這個過程中,陸陸續續開啟下一輩子,就是在影片領域能有所發展,所以你也能看到我最近不斷地嘗試更新影片號和B站。

未來幻想中的7年可能會是開咖啡店和投資公司,當然,只是幻想一下,現在還差遠了,也有可能不變,把現在的事情做得更好。

說實話,只要出生條件不要太差,每個人都能透過7年去改變自己。

假設我們能活到84歲,一個人是有12個7年,再去掉畢業前的3個7年,原因是出生環境我們無法決定,所以還剩下9個可改變的7年。

再把人生最後的3個7年去掉,因為改變相對困難了,時間也不多了,所以,人生最後剩下可改變的7年有6個。

有6個可改變的7年,實際上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如果你覺得自己現在連一個7年都沒有,我最建議的就是從讀書和寫作開始,這是你去做好其他事情的根基,關於寫作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寫作,是當下最好的自我投資”。

因為沒有一個聰明人是不讀書,你將來想做任何事情,你也可以透過讀書獲取高質量的資訊,從而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到了後期,任何興趣和專業都可以成為你的七年,當然,一定要記住,不要把同樣的事情重複了7年。

-END-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歲歲年年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