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這次過年回家,偶然間見到了一個數十年未見的故人,依稀還記得最近一次見到他應該是20多年以前,那時是一個青澀陽光的少年郎,如今看上去已然是一個標準的中年人,雖並未進行深入的敘舊,但我至今依然記得他給我很有衝擊力的感受:感受到的是一個眾多知見的中年人形象。

何為知見?知見就是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明白了很多道理,或正確或錯誤、或好或壞、或善或惡、或正或邪、或真或假的知識,這些知識影響了自己,並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觀點、態度、行為、標準(目標)等等,我們統統稱為知見(或叫執念)。這些知見有的曾幫助我們成功,有的會讓我們失敗,有的讓我們發財,有的讓我們成名,有的讓我們墮落,有的讓我們驕狂,有的讓我們自卑。我們每一個人隨著成長,都在不斷的累增我們的知見,至死都不願意放下自己的知見。簡單的說人就等於身體+知見,我們每個人的知見把我們每個人塑造成稜角分明的自己(性格),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知見是正確的,每個人都因此洋洋得意,可是幾乎沒有人能明白世上一切的事物都是雙刃劍,或者說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越是成功、高明的知見,越把人困的更深,我們這一生都被自己越來越多的知見,牢牢捆住了,就好比無數無窮無盡的網,緊緊的把自己困在網中央,至死不渝。想想當我們是孩童的時候,父母指出我們的缺點的時候,我們大多時候會虛心接受並嘗試改變,如果有一天我們是中年的時候,父母再指出我們的缺點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百個知見拒絕接受批評,因為我們被自己的知見團團的包圍在其中,而且幾乎不可改變,這有多可怕。明明我們自己已經變得冥頑不化,而我們並不自知,我們都認為這是自我的成長、更加成熟的標誌。

很多人一定會爭辯,明明我的觀點知見就是對的呀,為什麼要改變?現在這樣不是挺好的麼?殊不知我們每個所謂知見就好比堅硬的稜角,如果遇到不同知見的人就會刺傷對方,也會反傷自己,即便我們在外表上再如何偽裝,內心裡的排斥異見是不會消失的。這種知見不斷加深的過程就是人生痛苦加深的過程,導致我們以自己知見去衡量自己和他人,把問題都推給外界,如此我們只能常常深陷痛苦之中,同時又把自己裝扮成一個無辜的人,殊不知我們所謂高明的知見正是讓自己永處痛苦的根源。

那麼人的知見是如何產生的呢?

大概有兩類:第一類知見,叫內入知見,是觀察事物發展規律的時候,擷取到一個片段,然後總結了這樣的片段,得出的結論就可以成為人們的一類知見;第二類知見,稱為外入知見,就是人們透過書本、老師、網路等等外面的途徑獲得的知識,我們銘記在心,形成的一類知見。所謂知見從字面理解就是知識累計形成的一種觀點,知識是對某一種事物表相的描述或者總結,這種知識即可以幫助人們取得很多成果,也同時阻礙人們自我的突破與進步。《金剛經》上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知識不過是總結這個相某個片段的一些認識而已,所以就不可能徹底究竟的認識到相背後的因緣,所以人們得出的知識不過是虛妄中的虛妄而已。

即便真正的大智者把最究竟的真理講給我們聽,而聽的人記得依然是知識,從而成為知見,然後認為自己的知見比他人的高明很多,殊不知這是愚蠢的人在賣弄佛法,不知不覺中成為謗佛毀法之人。因為《四十二章經》佛曰“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因此說修行的根本在於悟道,這個“悟”才是關鍵。何謂“悟”?就是將真理和心完全融為一體,沒有真理本身,而心之所念所行,無不是真理的顯現,也就是心真正通達了真理,無障無礙,自由自在。而這普通把真理“記”住是完全兩碼事,因此佛家才有說轉八識成四智。

人這一生被無窮無盡的知見緊緊地束縛住,從而塑造成不同性格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幾乎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比他人更高明,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知見產生的妄想裡不願意醒來,絕大多數人是不可能從這種知見中自我解脫,自己放下,自己走出來,這就是佛說的因果迴圈,輪迴不止。因為每一個知見都是因,都一定有相應的果,無論是善果還是惡果,都是因果不爽的輪迴。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可以運用知見就可以從根源上解釋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好人、壞人、病人、普通人還是有智慧的人。比喻說抑鬱症患者,在大多數人眼中抑鬱症是奇怪的病症,找不到原因,其實有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種人們認識抑鬱症的知見,這種知見也障礙了人們認識抑鬱症。其實抑鬱症患者,曾經也是一個正常人,但是每個人潛意識裡都有無數的知見,比如說好與壞的標準,墮落或進步的標準,善與惡的標準,但有一天突然發生的事情或者某一種心態不斷累計發生而無法消化,有一天打破了我們內心能承受的臨界點,我們就認為自己就在知見(某種標準)之下,於是我們再也無法相信自己,就會一直陷入被這種標準產生的知見障礙住了,出不去,然後就把自己牢牢的鎖住了,沒有信心去接觸外面的人和事,認為外面的人都是標準之上的人,自己是標準以下的人,內心全是這種知見產生種種妄想,永不停息。所以說抑鬱症患者的內心就是各種妄想停不下來,非常的痛苦、絕望。

同樣為什麼有的修行人會退毀呢?因為每一個修行人內心都很執著清淨相、精進相,可是因為放不下自己的知見,如是就會被這種知見(業)力量的逼迫,身不由己的放逸自己,就會做出越來越多錯誤的事,從而產生越來越多的罪惡感,如此內心變得越來越無明、嗔恨,越來越失去耐心,因為有一個清淨相、精進相作為標準,人們自然會用這個標準的知見來衡量自己的狀態,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想自己為什麼總是這樣重複呢?因為有了這樣的知見,我們就繼續產生新的知見:我的心越來越不清淨,我一定退步越來越多了,我估計是沒救了,修行太難了,那我就只能繼續這樣放逸下去了,也就只能繼續墮落了。於是這樣很多修行者在修行的路上就這樣退毀了,我們的知見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把自己徹底毀了。當我們的知見把自己定義成一個不好的人,我們一定會變得自卑,總想逃避不願意面對,就一定會越陷越深;當我們的知見定義自己一個清淨的人,我們也一定會變得自大,驕狂。我們無時無處不被自己的知見所困住,無窮無盡劫也出不去這知見的束縛。

所以說一個想真正修行的人,第一個就是要發願放下所有的知見,一個知見也不能留,無論是拿這個知見去衡量別人(我們會變得斤斤計較),還是衡量自己(要不自卑要不自傲),其結果都是一個苦字,無論這個知見多麼高明,曾經讓自己多麼成功,都應該放下知見,知見無見才是正見,才是真智者。無見不是說成為一個傻子,而是能看破一切知見的來龍去脈,因緣果報本末究竟,從而心裡不染任何知見。所以從今以後,我們應該放下去教育他人、改變他人的想法,也要放下自己比他人高明的知見。知見生,則心亂,知見滅,則心清淨。

也許會有人問,如果放下知見,我不去幹涉家人的生活,自己想幹嘛,或者什麼都不想不做,那不是執空麼?走入了另一個偏見。實際上放下知見,是不讓我們以這個知見去要求他人或者衡量自己,因為我們給對方無論施加什麼樣的力量,這個力量都會反噬我們自身,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道理。因此放下知見,是能用智慧看破一切知見的因緣果報,而用無知見的心(清淨心)去做每件事,也就是有其事無其心,這樣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感受到隨緣自在,自在隨緣。

要學會慢慢放下知見,首先的前提是我們在日常與一切人互動,乃至獨處的時候,能夠透過反觀見到自己的知見乃至微細之處,以及看到自己被知見如何障礙困住的過程,看到了這個過程自然就是破了知見的束縛,即是放下知見,也就是知苦(看破知見)佛來。

最後送一段六祖慧能大師的法偈共同參悟,“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另外還有一首“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你見過最虛偽的事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