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
前幾日“現實版樊勝美”洛洛的遭遇刷爆了社交網路,這個故事中,有一個細節讓人們記憶尤其深刻,洛洛的的父母大鬧公司索要31萬,目的只是為了給給弟弟買房。
在很多農村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養閨女就像是家裡養一頭豬,目的就是等豬養肥了,過年時殺了給兒子和父母過個好年",這樣的話看起來讓人感覺血淋淋的,但是這種情況卻真實的存在。
網上流傳著一句這樣的話:“嫁人不嫁鳳凰男,娶妻不娶扶弟魔”。
“鳳凰男”多少年來一直被人罵詬病,他本身也沒有太多值得憐憫的地方,而“扶弟魔”本質上有很大的區別。這樣的女孩子大多數都出身在家庭不好、重男輕女的家庭,這樣的環境註定了女孩子一生的悲慘命運,即便是以後會結婚生子,也逃脫不了為弟弟而活的命運。
這些女孩子從打小就開始被家人灌輸照顧弟弟的思想:“你就這麼一個弟弟,你一定要對她好,他比你小,你不能讓他受委屈”,從有了弟弟開始,她們的靈魂就已經不屬於自己,而且最無奈的是,這樣的人生還沒得選擇,如果可以,誰還願意在自己肩膀還沒有力量的時候,就開始揹負另一個人的人生呢?
示意圖
曾經的一個女性朋友,從上大學到讀研究室從來沒有要過家裡一分錢,全部是自己兼職打工賺來的,除了自己的生活費,剩餘的錢甚至還要補貼給家裡和弟弟。後來有了男朋友,還要和男朋友借錢給弟弟買蘋果手機。甚至弟弟談戀愛的花銷都要由她來承擔,自己的生活緊緊巴巴,可弟弟卻瀟灑自在,帶著小女友出去旅遊去浪。不過這一切外人卻並沒有看在眼裡,甚至還認為這一家子感情和睦,姐姐爭氣孝順,弟弟也省心有出息。
只是最委屈的可能就是她那個獨生子男朋友了,如果以後兩個人結了婚,將要面對的不只是妻子自己一個人,而是身後的一個家庭。自己所有的辛苦換來的成果,被妻子轉身拿去反哺她那一大家子,即使這個男人脾氣再好,時間長了也會崩潰,最終他們還是分手了,分手的理由只有一個:承受不起她對這個家庭的付出。
示意圖
相愛中的付出是兩個人期待的結果,不應該成為彼此的責任。
在《完美關係》中邦尼的媽對她說:“我是讓你殺人放火了,還是讓你賣房子賣地了,不就是讓你給你弟弟出十萬塊錢嗎?大不了這個錢算我借你的以後還你,怎麼就這麼難呢”,說完還隨手一個給了她一個大耳光。
在原生家庭裡,女兒沒有休止的付出早已經被當成了理所當然的既定規律,如果有一丁點的反抗,那必然就是大不孝,要不世俗的道德譴責,也要被原生的家庭所排斥。
如果一個男的面對這樣的女朋友,能有幾個會給自己找無數個堅持下去的理由呢?你明明知道自己很愛她,也知道生在那樣的家庭裡不是她的錯,可是生活卻不允許這樣沒有止境地放任下去,結果只能選擇放手。
羅曼·羅蘭說過:“在婚姻中,每個人都要付出,同時也要收回點什麼,這是供求規律”,而一方沒有底線的付出出現在了婚姻中,顯然違背了這條供需規律。
示意圖
更可怕的是,女兒作為受害者,還要做父母“重男輕女”的幫兇。
出生在這種原生家庭的女孩子,從小接受父母灌輸的精神飼料,在父母的否定和自我否定中迷失自己。但是很多女孩子那是還會天真地以為自己的爸爸媽媽是不重男輕女的,對自己和弟弟絕對可以一碗水端平。
但是往往到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上,等你們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總會看清楚一個事實:他們也許可以一直愛你,但是總會愛弟弟更多一些。
父母對子女的愛,本應不分彼此,無關性別,但是重男輕女的思維一旦形成了事物規律就很難改變,甚至連女生自己也會深陷其中,成為父母”重男輕女“的幫兇。
示意圖
把愛留給自己更多一些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在農村的街頭看到“生男生女都一樣”的標語,以至於讓我們錯誤地覺得這個年代早就沒有了“重男輕女”的現象,但其實即使出生在一個富足的家庭裡,還是抹不去重男輕女的影響,只不過它變得更加隱秘。
也許我們誰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改變它,我們還是會在在這種世俗規律的約束下做出付出。
但是女孩子們一定要記住,你的付出是應該有限度的,把更多的愛留給值得的人,更重要的是留給自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