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獨自在外打拼的日子裡,或許會有某些瞬間突然觸發你對家鄉的思念,勾起你心底的淡淡鄉愁。

可能是爸媽寄來的年貨特產,可能是家鄉好友的一通電話,也可能是某個陪伴了你很多年的小物件……

城市熙攘,燈火萬家,身處異鄉的你是否也曾在某個瞬間體會到異鄉人的孤獨?

一起來看看豆友的分享吧~

*本文內容整理自豆瓣話題“那些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瞬間”

@寒香見

就是,突然想吃家裡的飯菜時。

@大象

過年的時候因為疫情,自己一個人滯留他鄉。年三十那天晚上,我和家人透過電話以後,突然想起來那句“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眼淚止不住就流了下來。

@八月

突然想起來,我36歲的本命年生日,是在紐約過的。

那時,我住在29街一間老舊公寓,房間狹窄,陰暗,走起來地板咯咯作響,到處瀰漫著古老的氣息。外面就是繁華的第五大道,屋內我卻獨自一人。牆外的喧囂,牆內的寂寞,一牆之隔,兩個世界。沒有蠟燭,沒有蛋糕,沒有鮮花,也沒有祝福。記得我叫了一個披薩,開了一瓶紅酒,一個人吃得索然無味。

之後,我靜坐在窗前,看著外面白日散去,暮色降臨。當夜色從窗戶透進來的時候,對面街上教堂的鐘聲開始響起。那鐘聲,清亮,悠揚,每一聲,都彷彿敲在我的心上,每一聲,都提醒我身在異鄉。那種遠離家鄉的孤獨感,刻骨銘心。

@桀

@F

前幾年在廣東佛山,記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到餐館吃飯,我們還沒坐下,老闆娘就走到我們跟前熱情招呼著,我拿著她遞過來的選單看了好久才點好菜,我朋友卻沒有看選單直接用粵語和她聊天,中間還有笑了好幾次,由於我不會粵語,不能參與她們,也不知道她們聊的是什麼,於是我一個人低著頭默默看著菜單隻希望她們快點談完留意一下我。

那會的我只感覺她們的談話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外人,感覺我們雖然是朋友,卻並不比她們因為擁有共同的家鄉語那般親切。

@深林大怪

@劉乾淨

大學畢業後,滿懷憧憬的坐上開往北京的火車,那時候沒想過兜裡只揣了1700塊錢的自己怎麼活,思緒早就飄到京城的繁華盛景,而自己在其中旋轉跳躍我閉著眼了!現在想想自己真是個“愣頭青”。

在北京的6年裡,自己親身認證了那句:"小城市放不下靈魂,大城市放不下肉體”的無奈。大部分同事都不是北京的,所以關係也僅僅是點到即止,因為彼此知道,當對方離職後,你們的所有關係也將會停止,再無瓜葛。在北京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孤獨的,如果你是獨居,那更為明顯。只有十一和過年才可以回家,因為其它節日放假時間太短,還不夠來回坐車的時間,就算回來了也呆不了幾天又要準備回去,雖然折騰但是放假前幾天就搶回家的車票的感覺還是很喜悅的。2019年我回老家了, 一個十八線小城,習慣了北京夜裡24小時燈火通明的日子,再看八點以後這裡街道的冷冷清清,寥寥燈光,感覺....嗯....還得習慣一陣子啊,現在還挺想念曾經的日子的,不過可能再也不會回去了吧。希望那些目前還是異鄉異客的人,早點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x不y

家人們在聚餐、自駕,中學閨蜜在約電影、奶茶,看得我心癢又心酸。

昨天中秋,和組裡幾個月沒見的同事約了一個簡單的午餐,分享了(並不可口的)月餅,義大利小哥問你們中國人過中秋都做些什麼?答:enjoy the moon.

12小時的時差,海上升明月,天涯也共不了此時。

@彭魚宴

杭州東站,一個準備進站的男人,揹著碩大的行囊,盯著遠處正在建設中的高樓大廈發呆,過了好一會兒,才回神進站。看到這個話題,我不禁又想起了之前隨手拍的這張圖。

@摸魚小天才

上大學的第一天,同省省會,但是我第一次去那麼遠,學校一個人都不認識,報完名爸媽走了,然後我自己去宿舍,發現舍友都不在。

那個時候學校會有大二的學生協助輔導員管理新生,是個女孩子很耐心的給我打電話讓我去某某教室開會,第一次在大學裡面找教學樓找教室對於我來說有點難,我方向感不太行,問了很多人好多都回復不知道。

最後我找到的時候發現裡面已經坐滿人,我是那個遲到的(而且僅我一個人),一個人慌亂找了個位置坐下,周圍的人都在小聲談笑,而我一個人拿著高中用的一個按鍵舊手機不知所措。

講臺前面的人說什麼我已經沒有記憶了,但是當時站在教室門口經歷的那種孤獨和窘迫我至今都記得。

@Stef 花道

醫學生,明年博士畢業,今年感覺壓力好大啊。就業的壓力,畢業的壓力,還有日常領導的期待,同行的競爭,這種焦慮來襲的時候就會有巨大的孤獨感。

然後就會自我拉扯和對話,想辦法找到心理的平衡。

@江湖小摯

自從離開家鄉到省城讀書,再到後面的工作至今,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異客。感受著這座城市的繁華,享受著這座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但依舊覺得心似乎難以融入這座城市。

常常覺得,鄉愁,在生存面前,依舊是一張郵票,我在這頭,努力工作為了生活;你在那頭,就杵在那頭,等我回頭看看,卻依舊不會喊我,反而會叮囑:想留在大城市,就留在大城市吧。

偶爾走在城市的路上,看到熱鬧的場面,還是會問:我真的決定要留在這座城市嗎?可為何睡不著的時候,依舊會想念小時候爬山放牛的那個小山坡?

總有些情愫,似乎只能說給自己聽,說給風聽。

生活過得很好,只是似乎少了些什麼,像是自己的根,又像是牽著自己的那個線。

@Haclk

@事了扶伊去

久居海外,因工作應酬,吃過日韓料理,法菜意餐,壽司三文魚烤肉醬骨湯生蠔鵝肝意麵牛排,這些被標記為米其林餐廳的異域美食初嘗偶爾讓人驚豔,久之則腸胃不適望而卻步。

宴請客戶時便應付差事般強打精神,舉止得體彬彬有禮如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標準流程,每至觥籌交錯眼花耳熱之際,心心念唸的還是故鄉的臊子面。

@小廢柴一枚

人在外地,爸媽影片教學臊子面走哪都忘不了的味道

@危樓愚夫。

兩年前,騎腳踏車的人。

一手扶把,一手拖著行李箱。

@Sputnik

今天是來荷一個月整,三餐都是自己做,靠說塑膠普通話、自己做飯、做飯加老乾媽緩解鄉愁。

@disCodeine

我特別特別喜歡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甚至在一個地方住一段時間,感覺要開始融入、成為“本地人”了的時候,我就會感覺十分無聊,特別想逃走,必須換一個地方重新開始。

@曉

嗯嗯一樣,喜歡不需要與人深度連結,遊離於人間生活在別處的感覺

@Riesling

拖完地,出門倒垃圾,聞到小區裡依然有遲桂花香,偷偷折了一隻養在屋子裡。

偽裝有了一點家的溫馨。

@Keme

大學第一個學期我身邊沒有任何朋友,壓力排山倒海,自己的身份突然從普通人變身為外國人。每週五是和家裡人微信影片的時間。十點準時打電話,電話接通就開始鼻酸,說了一個小時的話卻怎麼也不忍心掛電話。晚上躺在宿舍裡會蓋上被子偷偷流眼淚。那些時刻是很莫名其妙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在難過些什麼,只是很想要回到那個我稱之為“家”的那一團籠統無法定義無法描述的氣氛裡。

後來發現了學校的海。下課的時候去看海,沒課的時候去海邊坐著聽歌,看海鷗和衝浪的金髮帥哥,看了很多次日落,也在海邊我最寶貝的大石頭上等了很多次天黑。就那樣一天一天過著,一天一天忍著,最困難的時光也熬過去了。

現在大二,感覺自己比去年的自己堅強,堅定,勇敢太多了。感激生活,也感謝那段痛苦孤獨卻無法訴說的日子。未來不知道自己還要體會多少這樣身處異鄉身為異客的時刻,但總覺得熬過了目前為止最痛苦的時光,自己的人生便是在往更開闊更光明地去的。

(附幾張自己看海時拍的照片,希望大家都能慢慢戰勝孤獨,視孤獨為樂:) )

@沈熹羽

我喜歡《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一句話:

“我覺得有些人天生就不屬於他們出生的地方,命運將他們送到某種環境之中,但是他們自己卻渴望著一個就連自己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的家。”

也許我身在他鄉,但他鄉為故鄉。

希望每一位異鄉人,

都能在生活的點滴中感到溫暖和慰藉。

異國他鄉的萬家燈火,

也有一盞是為你點亮。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個人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