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讀者提問摘要:從小沒有體驗過被愛,長大努力於工作,盡心於家人。實在苦不堪言,學了一堆心理學,做了不少心理諮詢,可最終還是不能對自己感到滿意。內心還是那個內向、高敏感、低自尊、消極的自己。想知道如何做到愛自己?看不到自己,如何愛自己?

當我收到這個提問的時候,我第一反應,這是一個小眾問題。因為,廣大的打工人都更關心如何使用自己,以及為了更好地使用自己,如何滿足(飼)和強大(養)自己。在很多人都在追求“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時候,很少有人會把“明天要更愛自己”作為自我發展的目標。

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我當然知道每個人都會經歷不愛自己的時刻,每個人也都有自己不喜歡的部分,但越來越多的人讓“不愛自己”成為一種常態,這個就有點讓人惱火了。

1.

大多數時候,人們並不能意識到自己不愛自己了

大多數時候,人們並不能意識到自己不愛自己了,這是正常的。因為,潛意識總能先於意識察覺到這點,並直接開始啟動防禦。這個防禦就是力比多轉向內部,也就是自戀——在精神分析的語彙裡,自戀的一個含義是一種防禦方式,另一個含義指自體系統。這裡當然是指前者。

當我們遭受挫折、失敗、不公正的對待和評價等,力比多就會本能地轉向內部以維護自戀自穩態,也就是自戀的防禦機制啟動。此時,我們當然完全可以自戀一下,讓自己感到自己總體上是好的,那我們可以度過這個打擊。

自戀,就是強迫自己愛上自己。這種“強迫愛上”在大多數情況是正常而健康的。比如,一個高三學生強迫自己愛上不喜歡的科目,忍到畢業就好了。又比如,吵架中的伴侶,其中一方忽然冷靜,開始甜言蜜語,這也是在使用強迫愛上這招。只要不丟失現實檢驗,自戀總體上是好的。

所以,如果你已經在有意識地做一些事情以使自己愛自己,那麼,就請意識到你的潛意識可能已經不愛自己了。那如果執意霸王硬上自己,風險如下。

任何招數都是雙刃劍。強迫愛上自己,愛得太過成功,難以自拔,完全丟棄了現實檢驗功能,那就是自戀型人格障礙了。而過於愛他者,那就可能是書呆子,虐戀狂被PUA。

另外一面,“強迫愛上”也會失敗,那也很糟糕。對他者強迫愛上失敗,大不了分手。而對自己,自戀總是失敗,那很可能分裂。各種嚴重的分裂型心理障礙,那都是不同程度的自戀不能。所以,我常說,人間不存在自卑,只存在自戀失敗。

再另外,還有一些更復雜的情況。

在一個非正式場合,一個學生問我,一個被很多人喜歡的來訪者,弄死都不喜歡自己,該怎麼辦?我半不正經的問他,你喜歡她嗎?他說,如果我不是個諮詢師,與這個來訪者偶遇,那麼我會像搖滾樂手一樣瘋狂愛上她。

面對這麼認真的回答,我正兒八經地問了他第二個問題,你是如何讓自己相信她不喜歡自己的?然後是第三個問題,你對她的喜歡為什麼對她一文不值?

我們都遇到過固執地聲稱不喜歡自己的人。開始我們覺得她矯情,後來不得不相信她討厭自己。然後,根據精神分析相反相成的原則,意識裡有多麼強烈的不喜歡自己,那麼潛意識裡就有多麼熱烈地愛戀自己。這就是我問第二個問題的原因。把“不愛自己”掛嘴邊的人,很可能是太愛自己了。

但是,精神分析絕不這麼簡單。問第三個問題就是因為這裡還有鬼——為什麼他人的喜愛,不能增加此人對自己的喜愛呢?這貌似不科學。而真相只有一個:因為這些“他人”都不是她希望的那個重要的人。

而這裡的悲劇就是,那個重要的人,已經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了。這裡第一層含義當然是指喪失;而第二層含義則是指那個“重要的人”被構建得太過完美,不可能存在於世。

永遠不會存在於世的重要的人,永遠得不到的那份愛,是這個人永久的墮入力比多向內的漩渦。她意識中的“不愛自己”,不是潛意識裡的那個“不愛自己”。而這個“不愛”更深、更隱晦、更拖累。

2.

大部分人可以意識到的“不愛自己”叫做自我挫敗

上面我們說了在我們受挫後,潛意識會啟動自戀防禦功能,讓“不愛自己”的念頭一劃而過,以致不被意識到。那麼,當“不愛自己”的念頭一劃再劃都劃不過的時候,潛意識又會啟動別的策略,讓人意識不到自己不愛自己。但是,往下讀,你就能意識到這點。

這種潛意識策略就是——攻擊性轉向內部,也就是自我挫敗,或簡稱自虐。

攻擊性轉向內部作為進化產物,大體上也是好東西,扮演人類的剎車。就像有的時候你打麻將,牌太好,你會情不自禁地說,像是假的,甚至拍桌打腿,這就防止了自己得意忘形。

所以,自虐和自戀一樣,本是好東西。但是,如果常常用,時時用,用得太成功,那小則拖延,大則受虐成性,更大就抑鬱了。

同時,自我挫敗也有失敗的時候,如果自虐不能,常啟動失敗,那小則易於衝動行事,大則躁狂發作,更就成了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同樣,維持自我挫敗在一個正常範圍的方法,也是不丟失現實檢驗。所以,家長不要再罵孩子總是跟差的比了。當孩子向下比的時候,他已經處在挫敗體驗當中了,不要落井下石。只比上,不比下,眼睛長頭頂,也是現實檢驗功能不全的一種。

縱觀這世間不愛自己的人,拖延是最常見的一種自我挫敗的手段。拖延的人都在無意識的以剝奪自己休息的方式挫敗自己,虐待自己。讓自己隨時處在低效率狀態,就是在享受被虐的快感。

人呢,其實比想象的脆弱許多,我們難以接受不被他人愛,也難以接受不愛自己。所以,很多人困於“自己不夠好”的流行問題,用各種方法挫敗自己,其實只是為了迴避“不愛自己”這個潛意識真相。

所以,“成為更好的自己”根本就是一個消費主義商業陰謀。“不愛自己”這個念頭在潛意識裡揮之不去,繼而長時間啟動自我挫敗的防禦機制,就是因為這個商業世界不斷強化你對自己劣勢的關注。

積極心理學的誕生,絕對是未來人類口中的冷笑話。但是,它們在當今世界絕對是積極的存在。人類的精神總體上是無意識的,所以,也遵循相反相成的原理。

3.

要愛自己,先得知道不愛自己的好處

當“愛”作為一個動詞使用的時候。愛意味著有限額。當我們愛著某人,愛著工作的時候,我們確實無需向內投注愛。此時,若他者和工作可以給我們以正性的反饋,我們可以感受到被愛。所謂,愛出者愛返,就是這個意思。用精神分析的話說,就是自我邊界擴大。

所以,當“愛”是一個動詞的時候,在一個正性的環境中,不愛自己,是健康而積極的,只要你愛著他者。無論消費主義如何霸道,世界總體上是中性的。我們有必要為自己打造正性的環境。

當然,“愛”也可以是一種功能,不愛也是。如前所述,在逆境中,自戀保護著我們;在順境中,自我挫敗保護著我們。我們偶爾自戀,偶爾自虐,這暗示了我們偶爾不愛自己,但這卻充分表示我們還是個活物。否則,則意味著固化,意味著行屍走肉。突然覺得不愛自己了,就是所謂的突然間的自我。

我們唯有清晰自己不愛自己什麼,我們才能清楚知道自己有那麼多可愛之處。這其實是道簡單的哲學題——無論是誰,思考不愛自己,不愛的地方總是有數的,而我們的精神和可能的現實世界,是無限的。也就是,我們可愛的地方,是無限的。

我強烈推薦你:自戀的時候允許自己飄一會兒;自虐的時候別憋著,讓父母、愛人、孩子抽你兩下屁股,比你在心裡默唸一萬遍“對不起”都有效。

最後,即使,“不愛自己”成為我們的一種狀態,我們甚至都感到抑鬱了,我們也要知道,這是有好處的。

有項心理學實驗發現,穩定期抑鬱症患者對任務完成情況的評估與實際結果非常接近,而正常人往往高估任務成績。也就是,抑鬱的人更客觀。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潛伏在每個人身上的抑鬱氣質,是難能可貴的客觀品質。同理,為什麼當今抑鬱症越來越多了,原因就是越來越發達的媒體讓這個世界越來越不真實了,而我們內在那個“客觀自我”簡直壓力山大,積勞成疾。因此,我們要時常保養自己的客觀精神。

綜上,不愛自己——如果環境合適,能助你成大事兒;如果偶爾發生,能使你原地復活;如果相對持續,那就是你認清自己的修煉法門了。

無論怎樣,你不愛自己的這份能力,還是值得愛的。你允許自己不愛自己這份態度,還是值得愛的。如果,你較真兒自己不愛的部分大於自己愛的部分,那我只能佩服你居然把自己畫到了一個有限的圈圈裡。你要不天賦異稟,要不就是對未知和不確定缺乏勇氣。而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最後,總結回答提問:如何做到愛自己?看不到自己,如何愛自己——借假修真。每一份愛,都穿越了不愛的屍山血海。真實不虛愛自己,也當如是。

10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社交第4天:暈輪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