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除夕當天,家裡父母爆出了離婚宣言。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節前物資籌備上的分工不均。當事人都認為自己付出很大,而對方只做了一點,並且十分輕鬆。

所以雙方都在向勸和人尋求評理,尋求對方證明自己是正確的,認同自己付出很多,而對方完全是在無理取鬧。

因為這種心態,雙方在事情的傳達上,每個人都在訴苦,極盡全力去講述自己的辛勞和對方的不理解。這其中可能是刻意隱瞞而只透漏對自己有利的部分,也可能是真心認為自己說的就是全部事實,眼裡只能看到自己的付出。所以僅聽單方面的敘述,都會認為是對方在鬧事。

而他們需要勸和人做的也並非勸和或是解決矛盾,僅僅是批評對方錯在哪裡,並證明自己才是正確的一方。

誰都不想解決矛盾,只顧證明自己含冤。

正是因為這種心態,即便勸和人附和無數次當事人的正確性,只要有一次就事論事的指出所犯的錯誤,當事人就會認為勸和人不是站在一邊的而暴怒,認為全天下沒有一個理解自己的人。所以勸和人難,只要否定一次,之前的努力都付諸東流。因為當事人要的不是就事論事的分析對錯,而是無條件、全方面的打心裡贊同自己說的所有話。

“我即是正義,我的一切行為都是正確的,都是為了大義,對方無論什麼行為都充滿惡意和壞心眼,是十惡不赦的惡人。”每個人都打心底這麼認為。

然而事實究竟是怎樣的,我就列舉一些代表性事件。

母親視角

從母親的描述中,節前的家務工作全是自己的,忙的渾身疼痛,父親卻“天天”在外面跑,所以自己委屈。

可實際上並非每天,只是有幾天需要的時候剛好不在,於是就被扣上“每天”的大帽。而自己渾身疼痛也不告知或是停下不做,並因此認為對方注意不到自己的疼痛是不關心自己的表現。

這就是問題所在,只要一次沒分擔,就把之前的付出全部否認掉。所以母親能合理化自己的認知,認為將幾次放大成每天是正確的,因為剛好那幾天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其他幾天的分擔可有可無。當然,事實確實如此,但不能因此個別事情而否認對方的一切來合理化自己的指責。

而對於不關心上,勞累的疼痛是無法被看到的。自己不說,別人當然不會知道。可以此為要挾,認為關心的人就算自己一句話不說也能看出所受的疼痛,這不僅充滿幻想,也是一種自我感動。告知後卻不被關心那是對方的問題,可自己閉口不談,還認為對方理應發現,這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父親視角

從父親的描述中,他因為一次工作不在家幫忙而被指責天天跑,認為自己在外奔波辛苦卻不被理解,還無理取鬧,所以覺得自己委屈。

可實際上父親只有一件是工作的事,而且他也沒有告知母親。之前雖然名義上是一堆人際關係要跑,但從客觀上來講很多隻是他想湊熱鬧的無意義關係,還因此受傷,只是他單方面認為重要。

這就是問題所在,自己不告知是工作外出,被母親因之前的行為慣性誤解很正常。可父親卻以此標榜自己行為的正義,把自己所有“跑”的行為都描述為工作的大義來否定對自己的指責,以此將對方描述為無理取鬧,這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清官斷案

其實不難發現,從客觀上講,父親在這次矛盾中負主要責任,因為他的不告知被誤解合情合理。但在被誤解後不是試圖解釋而是以工作為擋箭牌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單方面的自認委屈並抱怨母親無理取鬧,以此將升級矛盾。在之後的一次次互翻舊賬中,最終演變為鬧離婚。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是一個十分清晰的“小事”造成的矛盾。可這種判斷雙方顯然不會認同,因為雙方要的是自己百分百正確,是無法容忍說自己有錯的。

所以家庭矛盾勸和人解決不了,清官也斷不了,因為誰都不會承認自己有錯。不僅如此,雙方還會用舊賬表明自己所受冤屈之大,儘管這和現在的事沒有任何關係。

事件要想平息,要麼是更高層的力量強行壓制,讓被貼上錯誤標籤的一方不敢反抗而平息矛盾。要麼是在對勸和人的抱怨中發洩掉情緒,雙方暫且維持表面關係而互相冷暴力。但不管怎樣,兩人都會在心中記下一筆,在下次矛盾中將之當做舊賬翻出來攻擊對方。而這樣的舊賬越來越多,下次的矛盾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矛盾只能平息而無法解決,正如無法拯救一個堅定求死的人一樣,外人的力量終究是壓制或疏導,只要當事人自己不想解決,那就只能成為舊賬,在下一次攻擊中使用。

矛盾成因

這樣的小事為什麼會成為矛盾,為什麼別人就不會因這種事吵架呢?

其實事情的大小不是原因,問題在於雙方的行為。很多勸和人只關注事情大小,因而對“小事”不當一回事強行勸和,最終造成更大的矛盾,甚至是引火上身的根源所在。

透過分析雙方在矛盾中的行為不難發現,兩人的行為模式幾乎一致。

首先在事情發生爭執時雙方都因賭氣而選擇閉口不談,認為被理解是理所當然的。甚至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考驗對方是否真的在乎自己。在這個階段,雙方都希望對方主動認錯並發現自己沒有告知的委屈,而自己不說對方就看不出來一定是自己不被理解,是對方不關心,是對方的錯。

正是這種對懂自己的幻想,認為即使自己不說,只要一個眼神對方就會精準理解所有需求的滿足感的渴望使雙方拒絕溝通,最終造成了誤會和矛盾。

在爭執中,矛盾也從溝通問題演變成關心問題,並上升到對錯爭執。在不斷的翻舊賬中,演變為數量的攀比並放大自己的委屈。

巨嬰難題

我的需求閉口不說要你猜,猜不對就是不關心我。只有像對待嬰兒一樣不發脾氣,不斷試錯,正確找到我的需求才是關心我的表現。

矛盾中的一件做飯小事也是如此,母親做面給奶奶吃,對方卻不吃並責難母親做的不好。自己一直隱忍不說,還因飯不好害得天天胃疼。為什麼不體量自己的辛苦,還訴說自己並不奢求大魚大肉,只求一饃或一素湯或一素面,明明這麼低的需求為什麼做不到。

可胃疼也好,自己想吃什麼也好,都不曾告知,但在此時卻成了自己攻擊對方的道德資本。可當母親詢問想吃什麼,是不是調料問題時,回答的卻是“隨便”“老人什麼不能吃不知道嗎”。因為父親的跑讓這種事落到自己頭上,這也加重雙方的矛盾。

因為當天是三方矛盾和互翻舊賬,所以每個人的壓力都因接踵而來的問題達到極限,因此情緒失控,矛盾激化。但也能發現,他們所有人都是這樣,有話不說等著對方猜。一方面為自己的隱忍感動,另一方面埋怨對方不理解,因此出現矛盾。

他們每個人都在奢求一份巨嬰式的噓寒問暖和無微不至的照顧理解。他們像嬰兒一樣行動,認為自己的所有行為都沒有錯誤。而被理解是對方的義務,是理所應當的事。沒有一個人會意識到自己應該去理解對方,甚至認為自己就不該屈尊去理解對方。

解決方法

這就是困難所在,即便一方醒悟願意理解對方。只要另一個人堅持己見,閉口不談,在不斷碰壁的挫折中,也會將人的耐心耗盡,最終再次演變為“舊賬”和升級的矛盾。

有著嬰兒的行為模式,卻不如嬰兒可愛。況且還是故意而為,這種赤裸裸的惡意沒人受得了,矛盾升級也是必然的。

大家都是成年人不是嬰兒,沒有資格做嬰兒做的事。對方也沒有義務像照顧嬰兒一樣照顧一個有自理能力的成年人。猜來猜去沒有意義,不僅給自己找事,也能如願滿足不了需求。

只是,對於情緒化的人來說,他們巴不得透過這種方式把問題的高度不斷放大來攻擊對方。對於能有話直說的人來說,問題在萌芽中就解決了,也用不到這些引爆手段。

所以看似解決方法,終究也只是個方法,做不到解決。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知足常樂,我的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