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無論我我們做了什麼,身邊總會有這麼一些人,不管事情的對錯,都會對你在做出一些無理的指責。好像錯誤永遠的永遠是我們的,儘管你和他道歉了,但是下次他還是會無端的指責你的錯誤。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些人是誰呢?其實你想不到的是,他們都是你身邊的最親近的人,或是你每天都能夠接觸到的人。他們可以是你的上司,也可以是你的朋友,或是你的另一半,或是正在處於熱戀中的男女朋友,總之,我們每天都能夠接觸到的人,都有可能對我們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在電影《煤氣燈下》,女主人意外獲得了來自姑媽的一份遺產,並和青年才俊的鋼琴家生活在了一起。可是愛情雖然是美好的,但是男主人公企圖透過一系列的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這份不屬於自己遺產。他透過使房間的煤氣燈忽明忽暗來讓女主人感到不安,產生精神恍惚;或是把送給女主人的胸針給藏起來,之後卻再向女主索要,事實上女主很清楚之前放的位置,卻再也找不到了。就是透過這種情感上的折磨,否定對方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作為煤氣燈效應。
在現實生活當中,也有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而且,由於煤氣燈操縱的行為發生得非常隱蔽,是因為我們和身邊人的親近關係,讓我們更加容易忽略這樣的行為發生。對方企圖把他們的錯誤的責任推推卸給我們,讓我們承受被汙衊的名譽。
事實上,煤氣燈操縱的行為並不單單是對方一個個的行為,有時候,由於我們迫切地需要對方的認可,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配合這樣的行為發生,這其實利用了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我們內心需要我們喜歡的人對我們的認可、欣賞、理解。在《煤氣燈效應》一書中,作者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煤氣燈探戈,彼時的你,就像是一個演員一樣,被一種無形的力量給推倒了舞臺中央,無論你是否意識這樣的行為是否發生。
比如說,你們是男女朋友關係,也許你只是普通的人和陌生人在交流,卻被你的另一半說成是你在搭訕,可能你只是出於禮貌性的寒暄問候;
或者你的物件與你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在你快要感到特別無助的時候,他會主動過來給你一個抱抱,然後開始向你道歉(就像是打了你一巴掌,給你一塊糖,對你說我很愛你);
又比如,你的另一半,你希望說服對方改變某種行為,他表面接受,實際上仍然堅持自己的一套思想。表面尊重你的想法,其實不予理會。我就是不和你爭論,但我也不會改變我的想法;
又或者你扮演的是為人父,為人母的角色,在你的小孩跌倒時,你會對他大聲呵斥,你怎麼可以這麼不小心!
千萬不要小瞧這樣的行為,請你用心觀察,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一定要小心我們對方的陷阱當中去,因為一旦我們陷進去了,真的很難走出被支配的陰影。我自己也曾經經歷過一鍛糟糕的感情,大家所熟知的PUA就是煤氣燈操縱的個一個現象。
而且無論你有沒有意識到,我們都是處於支配與被支配的身份。我們可能是實施煤氣燈操縱的人,也有可能是被操縱的人,正是由於這樣我們與對方之間的親密身份,我們有時候很難發現這種行為以及它的帶來的危害性。
並且,這樣的行為發生不可能只會出現一次。時間久了,我們的心態也會發生變化。作為被情感虐待的一方,我們的心態,從一開始的否定到後來的自我懷疑和不自信,大致會經歷三個階段。
首先,你會否定和不相信,此時的你會思考是我哪裡做錯了嗎?(我真的錯了嗎?)
其次,你會與對方爭辯吵架,透過不斷的辯解來獲得話語權,我是對的,你是錯的。(發生爭論或者企圖辯解)
最後,你會不斷地否定和懷疑,甚至是壓抑,好像我們的價值是建立在被別人認可的基礎上的,甚至形成最後的妥協。(一切都是我的錯!)
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不被別人情感操控呢?
所以,如果我們總是和方爭論多錯,就越是不容易走出來。你要做的是暫且先不要考慮事情的對錯,你應該問問自己,這樣子使我感覺到舒服嗎?如果感到不適,那就立即停止爭論。
其實對錯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感覺。我們應該是放棄心中的執念,形成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我們總是把認可需求建立在別人的角度上,那麼我們就永遠是在按照別人給你設定好的路徑走。
況且,我們只要確認我們已經確認的事實。就像冤枉你的人,一定比你知道你有多冤枉。
我們應該要做的是保持理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永遠不要聽傷害你的批評,即使這樣子的批評很有道理。
我得出的結論就是,我們需要分清什麼是真相和曲解。
我們應該有我們自己的價值觀,才不會被對方牽著鼻子走,重要的是我們要自信,你得知道對方到底是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