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是天天盼著能過年,80年代,那會,有很窮的,也有不太窮的,我們家也不算太富裕。
因為過年就有五花八門好多好吃的,新衣服,壓歲錢,特別是還沒上學前,那是對過年很期待的,也是最輕鬆的時光,哪怕家裡再困難的,都會籌備些年貨。
隨著上學,長大了,這會家裡也更好了些,那記得最多的就是,過年前各種衛生要搞。
那會家裡蓋起了三層樓房,太多房間要打掃了,不單單是多了房間,還有樓梯要拖,還有窗戶,想到最多的過年就是除了要擴衛生,還有各種學習比較。
那時我特別怕我們家一叔叔,但不知道為什麼怕他,每次他的喜怒都能影響我的心情。
也許是因為他嘴皮子厲害,才華多點,感覺比起老爸他們算是有文化會講話的一個,所以忌憚。
畢業後,少許怕過年了,老爸卻又是特別積極過年的一個,大年初一,一大早吃完早餐,就帶著我們拜年了。
照常講,爸爸輩的,應該是最小的叔叔來我們家拜年,然後再一起到老大家,這樣依次類推。
但我的老爸永遠都是不按常理走,他都是第一個帶起就去拜年了,很多時候,人家還沒起床。
為什麼說怕過年了,因為每年都會重複地問,做什麼工作了?怎麼又換了?還是考個公務員吧!
工資多少啊?
誰誰雖然工資沒你高,但人家公務員老了有保障。
什麼時候結婚啊?
談朋友了沒?都這麼大了還不談啊,早點讓你爸媽退休啊,到時年齡大了誰帶人啊?
很想懟句,別想太多了,也別替人操心太多了。
都會看著辦的。
然後就是各種很多的倚老賣老講:
老人說的話沒錯的。
我們吃的鹽比你走的路都多。
很多人情事故你們不懂,聽聽沒錯。
女孩子那麼要強幹嘛,找個不錯的人家嫁了得了。
都畢業了還讀什麼書,浪費錢。。。。。。
有時候不太明白,都是自家人,好話壞話,聽起怎麼就不是滋味了?就感覺是各種嘲諷,當然也有忠言逆耳的囑咐。
結婚了更是怕過年了,各種禮節太多了,少一環都覺得你做得不到位,本想盡量做到位,但還是避免不了閒話打壓你。
感覺每次的過年,就像攀比大會,批鬥大會,也想像別人一大家庭一樣,就開開心心,簡簡單單地過大年,而不是那麼多抱怨與批評。
都是不容易努力在生活著的人。
本來一年到頭回那麼一次家過年,成家回次家也是想多聚聚,聊聊家常,但都是各有各的苦惱。
A
朋友說,今年全家回老家過年了,自己36歲了,雖然父母已經放棄了,但還是不停地讓她在相親,在見面。
她想不結,想自己買個房獨立起來,但沒錢。
想結又害怕結,又確實沒人選。
回家過個年了,還各種排擠,連最親的親戚都說,問別人條件如何,怎樣,不拿鏡子照照自己。
她爸爸平常做老好人,覺得確實是有這麼大個姑娘沒嫁,說就說了吧。
可這次,事情是你提的,就問了句再平常不過的話,幹嘛,吃火藥了,直接懟了他,說到重點的一句話,說,好像我家女兒最終嫁沒嫁或沒嫁出去不關你什麼事吧。
過年時,大齡或適婚年齡的,都逃不過各種相親介紹,開玩笑。
承受力強的還能抗,承受力差的直接是不回家過年了。
B
同事說,本來平常上班夠辛苦了,以為回趟老家能休息下,誰知,婆婆各種指示打掃,拖地,各種年貨要趕,不會做就教她,特別是洗碗,都要洗三遍,洗完最後一遍還要擦乾沒滴水,整個到年三十,腰都直不起來,以為過年了可以輕鬆了。
誰料。
大年初一開始就各種飯局要做,每桌不少於十個菜,直接排到了大年初六,她說,如果可以,就過我們的小家就好了,然後就去拜個年就撤吧!太折騰了。
自己今年也是頭一次跟長輩過年,孃家過,前面孩子一直小,基本上沒有籌備過年夜飯或大過年的。
今年為了不讓媽媽太辛苦,也是各種忙幫,真的,每天都是腰都直不起來,好在只是短暫的。
越來越覺得現在的年沒有那麼多年味了,或許只是我們這雖然重視這傳統節日,只是我們長大了,沒有兒時那種期待。
主要還是年味的那個氛圍變了,沒有那麼簡單說過年是為了團聚。
連放煙花都沒能讓人感覺很喜慶的。
或許現在很多地方的過年只有幾歲的孩子是最熱鬧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