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貪、即貪得無厭。嗔、即憤世妒人。痴、即痴迷不悟。這是世人常犯的錯。

雖然七情六慾是人之常情,但是“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古往今來,這樣的本能和本性成為多少人的阻礙。董卓和呂布因為貂蟬而反目被滅。對權力過度的渴望和膨脹,讓很多君主走向了覆滅。對金錢和美色的談戀和痴迷,讓很多人甚至失去生命。所以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倩女幽魂》裡很多貪嗔痴的書生,路人被女鬼誘惑,最後被吸走陽氣而死。也有很多人人沉迷賭博而家財輸盡。

有多少痴情女子為心中所謂的情而損耗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田小娥慘死白鹿原,唐晚沈園後因相思鬱鬱而終。但是多情總被無情惱,貪嗔痴是愚蠢,也是不幸。曾經,本該在好好學習,提高自己的年紀,而陷入所謂的愛情,也是把自己好的相思成疾,憂鬱脆弱。但是都沒有什麼好結果,只有不痴迷任何東西,任何人,才沒有軟肋。才能走得更遠。

貪,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就是指的這個意思。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這些感覺能引起眾生的利慾之心,因此叫做五欲。於此五欲執著併產生染愛之心,就成為貪。因此又以貪與愛為同體異名。

  嗔,是對於討厭的過分偏執;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成唯識論》中則說:“嗔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三毒”。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實相而做出貪或者嗔的反應;又作無明。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俱舍論》中說:“痴者,所謂愚痴,即是無明。”佛教認為,眾生因無始以來所具之無明,致心性愚昧,迷於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

紅樓夢中鳳姐貪財,權勢,執迷不悟,最終“機關算計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黛玉痴情,以至於整日與藥丸和眼淚為伴,最終鬱鬱而終。寶玉在那京城繁華地,溫柔富貴鄉里痴迷,喜歡胭脂水粉,紅顏知己,卻沒有上進好學,最後浮華只是一場夢。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遠離貪嗔痴,需要斷舍離。需要破而後立,需要一定的勇氣和訣別。也是哲學上辯證的否定。“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需要修行,修心,修性。只有理性,淡泊,從有我之境到“無我之境”。才能甩掉人生一切包袱和束縛。才能更自由,走得更遠。

1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新的一年 新的開始 要做一個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