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拜年是最基本的配置。
現在,已經有一些人,放棄了千篇一律公式化的拜年簡訊,轉而自己走心地編寫。只是,簡訊拜年,無論寫得多麼有文采,看上多麼情真意切,總給人透露著那麼一些虛情假意和矯揉造作。
不能登門造訪,又想有些誠意,不發簡訊,好像只有打電話。
熱絡地聊一會,從家長裡短,到工作生活,一如我們就在彼此身邊,互相傳遞著雙方互不知曉的資訊,拉近了心的距離。
果然,打電話就是比發簡訊要靠譜的多。
但是,在需要打電話拜年的人中,總有那麼一兩個人,是你不得不打電話問候,又心裡發憷,抱著不得不為之的心態,強行逼迫自己按下撥號鍵的。
簡單的拜年話說完,不能立刻就掛掉電話。只有讓大腦高速旋轉,拼命去尋找可以聊下去的話題,生怕一個不小心,就陷入沉默的境地,更不知道,談話該如何繼續。
硬著頭皮撥通電話的那一刻,就推翻了此前所有的預演和準備好的說辭,只能隨機應變,讓身心和智商接受雙重考驗。那感覺,真的如芒刺在背,如坐針氈。
每一句話,都在企圖儘可能多地延續通話時長,又在拼命尋找,可以巧妙結束對話的時機,當真是度秒如年,苦不堪言。
只有在手機結束通話的瞬間,才真的有如釋重負的感覺。似乎用盡全身力氣,完成了一項重要任務,身心頓感輕鬆,無以言表的快樂。
生活就是這樣,我們都想活得肆意瀟灑,不為任何人、任何事低頭彎腰。但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不得不做,不得不違背本心。哪怕心有不甘,也沒有選擇的餘地。
無可奈何,又無力改變,那就好好去適應吧。只要認定這樣做是對的,也就無需過分糾結。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