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話語,創造,家庭與婚姻——路德的階層論與婚姻家庭

脫下了修士服的路德一直單身,直到有一天他頗為突然地宣佈將要和一位逃離了修道院的修女結婚。儘管一開始,路德的決定遭到許多同事好友的反對,他們為他的前途和處境擔憂,但路德卻快樂地開始了他的新生活。路德自己透露,他結婚是為了滿足父親傳宗接代的願望,但同時也是為那些在婚姻上舉棋不定、彷徨疑惑的人樹立榜樣。結了婚的路德在各個方面有了變化。和其他任何男人一樣,路德逐漸適應了婚姻生活。婚姻為他帶來了妻子和孩子;隨之而來的是作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和義務。他也不得不考慮養家餬口的事情,為維持家庭開銷,甚至考慮過幹木匠活來貼補家用。有了孩子之後,路德也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教導孩子,比如他為孩子撰寫詩歌和劇本,教導他們建立信仰。像當時的許多父母一樣,路德也不得不承受自己孩子過早夭折的痛苦。

另一方面,他以自己的行動實踐他自己的神學思想:他不遺餘力地抨擊天主教的獨身制度,認為獨身制度完全違背了上帝的創造,是淫亂和社會混亂的源頭之一。路德對獨身制度的批判主要基於兩點。首先,上帝用亞當的肋骨創造了夏娃並把她帶到亞當面前,上帝實際上主持了第一場婚禮,同時也設立了婚姻制度。其次,上帝又祝福亞當和夏娃,讓他們生養眾多;但只有透過正常的婚姻生活而有的人類繁衍才符合上帝為人類所設定的計劃,除此之外的任何形式都受到路德的譴責。所以獨身制度不符合上帝的創造和計劃,也違背上帝要人生養眾多的命令。按照聖經的教導,獨身的人是有上帝特別恩賜的極少數人。除此之外,有一些人因為生理的原因而不適合婚姻生活。因為婚姻基於上帝的創造,上帝用創造之聖言命令人如此生活,所以絕大部分人都應當在合適的時間進入婚姻,成家立業,撫養子女,教導他們成為基督徒。

每個人,或男或女,都是上帝的造物;人之為男或女是上帝使之,因此男人或女人都不能看輕對方,而是互相敬重。路德相信丈夫和妻子應當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兩人應該互相補充,各自負責相應領域的工作。他堅定地認為丈夫主要負責公共領域的責任,而妻子的責任主要是在家庭中。丈夫外出工作,掙取足夠維持整個家庭生活的收入;而妻子則是在家裡管理家庭生活,合理地支配丈夫透過工作帶來的收入。這似乎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生活模式。

當然,家庭生活不僅僅是由這些日常生活的事情所組成的。路德賦予婚姻之愛極高的地位。婚姻之愛不是普通的兩性之間的愛情。這種愛超越自然之愛,即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以及朋友之間的愛,是最純潔和甜蜜的愛,讓丈夫和妻子全然地委身於對方。這是夫妻雙方共同生活的基礎,是共同承受生活壓力和困苦的動力:無論是疾病、撫養孩子的艱難、貧窮,這種愛讓丈夫和妻子聯結在一起,互相扶持。

以上是對路德婚姻和家庭觀念的簡單描述;它不免會讓人感到路德這方面的思想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毫無特別之處,似乎和路德這位改教家的身份並不相符。事實上,上面的文字只描繪了路德思想的表層;而要真正理解路德,還需要我們從不同角度深入發掘。路德不是一個系統神學家,他也沒有試影象加爾文那樣,比較完整系統地表述他的神學。路德的思想體現在他和人的論辯中,在護教和教牧作品中,以及他眾多的講章和釋經作品中。本文主要從路德的階層論出發,來分析他關於婚姻和家庭的思想。

一、路德的階層論

路德說道:“首先,聖經談及並教導上帝的作為,並沒有什麼可疑惑之處;這些被分成三個等級:家庭、國家和教會(oeconomia, politia, ecclesia)。”[1]人類世界中的這三個階層,是基於上帝的創造作為,是上帝透過他的創造作為所設定的。換個角度而言,階層之分從創世之初就存在,是人類社會和自然世界的基本形式,因此對這三個階層的認識和區分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人解釋世界的根本模式。“無論這世界範圍多廣,上帝的這三個階層都貫穿所有的國度,一直延續到世界的終了。”[2]

顯然,路德不是把“階層”一詞當作社會學的術語來使用,以此來分析社會的構成和運轉方式。這三種階層是植根於上帝偉大創造的人類生活形式,從一開始就建立了適合被造物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1、教會是第一個被設立的階層。

我們一般認為,是基督建立了教會: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所有罪人被釘死,成就了救恩;凡相信他的人都能罪得赦免獲得永生;所有相信他的人組成新約的團契,就是教會。而路德對教會的理解,則追溯到上帝創世之初。他透過上帝的創造作為把舊約和新約融合貫穿起來。

教會的主體是人,即迴應上帝話語呼召的人。上帝用話語創造了人,也透過他的話語呼召人,由此建立了他與人的聯絡。而人作為上帝的造物,能夠迴應上帝話語的呼召,也聽從上帝的話語。這種透過話語建立的關聯,對人而言就是崇拜(worship)。這種崇拜就是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在人類犯罪墮落之後,它也是人類宗教的根源;在基督所建立的新約選民中,它也是所有基督徒的生活方式。這樣,這一沒有圍牆的教會是人類最基本的階層,是人類的受造生存狀態,或者說天賦生存狀態。所以,人之為人就是在教會之中的人。

2、家庭是第二個被設立的階層

在上帝創造了亞當後,看到他孤獨一人,就又創造了夏娃作為他的幫手。上帝祝福他們,命令他們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上帝用話語建立第二個階層,家庭。在這個階層中,人與人互動,形成夫妻、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人與自然互動,就是人類響應上帝的命令管理自然界,並從中獲得食物,得以存活。因此,家庭也是植根於上帝的創造作為,由他的話語所建立,是人類的受造生存狀態。

3、國家是第三個被設立的階層

路德認為,和前面兩個階層不同,這一階層是人類犯罪墮落之後才產生的,所以不屬於人的受造生存狀態。國家的產生是為了制止人類的罪惡帶來的混亂,這也是上帝的護理在人類歷史中的體現。但另一方面,路德也認為,國家的存在也是基於家庭。就是說,國家是和上帝在人類墮落犯罪之前所設立的家庭有關聯的;國家應該體現在上帝的掌管之下人類各就其位的和諧的共同生活,不需要使用任何暴力或其他強制手段。

4、為什麼教會是人的受造生存狀態,先於家庭與國家?

在《創世記註釋》中,路德關於2:16-17節的註釋對三個階層的思想有比較完整的描述。“這就是教會的被設立,在家庭和國家之前……(在此)這一教會沒有圍牆或某種外在的形象,被設立在最為廣袤和令人愉悅的空間中。在教會被設立之後,家庭就隨後被設立……所以,聖殿先於家宅,它的地位也是在家宅之上。在犯罪以前,國家還不存在,因為那時還沒有這樣的需要。也就是說,國家是抵制敗壞人性的必要手段。”

教會的設立是在家庭和國家之前,是沒有圍牆的。因此,這個教會不是某個具體的教會,而是普遍意義上的教會。她也不同於我們所說的“無形教會”,因為“無形教會”區別於“有形教會”,是指古往今來所有真正因信靠基督而得到拯救的人的總合。這教會是原初的教會,也可以說她是所有教會的原型。

這教會是建立在話語和信仰中。也就是說,上帝透過話語創造人,賦予人以生命;在這以前,上帝就透過話語創造了自然世界,為人預備了生存空間,作為人生命的物質基礎;上帝又透過話語向人“傳道”,“把他的話語擺在他面前”,讓人得到生命滋養,得以存活;上帝的目的是“讓他讚美上帝,感謝他,使他在主裡喜樂”。因此,上帝透過話語創造了人,用話語和人建立了生命的關聯。而人生活在這種關聯中,上帝的話語是他生命的基礎;他生活在信仰中,或者說他生活在敬拜中,讚美上帝是他的生活,以上帝為樂是他生命意義所在。

所以說,上帝創造了世界萬物和人,由此設立了他的教會。教會是上帝透過他的創造作為設立的,對人而言,教會是他的受造生存狀態,是他生命的形式。因此,教會並不是基督教形成時才有的,不是基督徒們開始聚集敬拜上帝后才形成的。路德的這一洞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解人類的生存狀態的基本模式。

二、屬靈與屬世

後世的路德宗神學家總結路德的思想,歸納出被稱為“兩個國度”的理論,並將它應用到不同的地方來解釋路德的神學。但“兩個國度”的理論往往導致人們簡單地認為整個世界是由屬世和屬靈兩個領域組成的。這兩個領域經常被理解成是相互對立的;許多人也直接把兩者理解成國家和教會之間的對立。這種二元論的理解方式往往抽取自然、社會和日常生活的某些部分,冠之以“世俗的”標籤,與 “屬靈的”領域相對,生硬地把世界劃分成兩個部分。

許多時候,當我們試圖區分屬靈和屬世的事情時,我們會發現兩者經常是密不可分的。屬靈的事情不僅僅是人內心的信心以及信心帶給人的盼望。屬世的事情可能是屬靈事情的載體,即屬靈的事情可以是透過屬世的事情表現出來,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工作也可以是榮耀上帝的地方。在路德還是奧古斯丁修會的修士時,他竭盡所能要去除屬世事情,成為聖潔。他徹底否定世俗世界,力圖擺脫世俗和罪惡的影響和控制,從而獲得上帝的憐憫,得到最後的拯救。但是,這條道路只使他愈加害怕上帝的懲罰,因為他知道他無法完全遵行律法,不能滿足上帝公義的要求。正是在路德發現上帝的公義是上帝稱人為義的公義,是上帝白白賜給人的恩典之後,他才意識到上帝的恩典是人類得以存活的基礎;人類因為犯罪而註定滅亡,但上帝的救恩臨到人,這恩典正是上帝在創造世界萬物時已經為人預備了的。

正是發現了上帝公義的真正所在,讓路德真正認識了人的本質,認識了世界的本質。人憑自己不可能尋求到拯救,只有在基督里人才能罪得赦免,認識上帝和他的真理。人只能以信面對上帝,領受他的救恩。所以,整個世界都因罪而遠離上帝,可以說都是屬世的。但是,上帝的造物本是好的,現在因為上帝的恩典進入世界,被聖靈光照了的人就聽到了上帝的話語,重新認識上帝,成為了新造的人。而這新造的人則進入世界,為福音作見證。正是路德發現上帝的恩典臨到人,遍及人類世界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屬世的事情中他發現了屬靈的事情。

三、婚姻生活、成聖和呼召

路德認為婚姻是“屬世的”或“世俗”的事,他拒絕像天主教那樣認為婚姻是一種聖禮,因此婚姻不是人獲得拯救的途徑之一。但是,我們不應誤解路德,認為婚姻因此和信心無關,因此就成了世俗平常,和“屬靈”的事情無關。然而,婚姻是“屬世的”,又如何可能是“屬靈的”?

1、 盲目理性所認識的婚姻

路德看到,世界上、教會中存在著太多關於婚姻生活的誤導性言論和做法。世界的看法是:婚姻生活是種纏累,只會帶來勞累和痛苦;婚姻生活無聊乏味,又限制了人的自由。

外邦人遵循天賦理性要顯明自己最聰明,當他們思量婚姻生活時,就會撅起鼻子說:啊呀,難道我得這樣搖孩子,洗尿布,鋪床,聞臭味,守夜,孩子哭了就哄他,出疹生瘡就醫治,然後又得照顧妻子,供養她,工作,這裡操心,那裡擔憂,做這幹那,受這苦,受那罪?婚姻生活毫無樂趣,盡是勞苦,還需要多說什麼嗎?唉,難道我就得進入這樣的枷鎖嗎?咳,你這個可悲可憐的人哪,你娶了妻子來,呸,呸,就是娶了苦惱和愁煩。不結婚,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就能平安度日,這豈不是更好嗎?[3]

外邦人對婚姻的錯誤認識,其根源在於人的理性。和保羅一樣,路德認為所有人都知道有上帝;憑藉所謂的天賦理性,人都知道一些關於神性的事。在《大教理問答》對第一誡命的解釋中路德說道:“因為世上還沒有一個民族是那麼邪惡,以致沒有設立和舉行過禮拜的。[4]”他也同時指明,所有人都期望從上帝那裡得到美善和幸福,期盼他拯救他們脫離一切的兇惡,把他們從所有的苦難中解脫出來。然而,人雖然透過理效能意識到這些關於上帝的事,但人還是不能找到上帝,真正地認識他。因此,人的天賦理性事實上是“盲目的”。路德認為,理性“在兩大環節上有缺陷”:(1)如何將對上帝的認識具體地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上;(2)遇見上帝的準確途徑。路德說:“知道上帝存在這事實和知道上帝是什麼或是哪一位,是極不一樣的。我們的天性知道第一點,因為那是寫在每一個人的心裡的。但唯獨聖靈教導我們第二點。” 虛假信念和真實信仰的區別也在於此。這裡的關鍵在於,人如何才能認識主耶穌基督。因為,唯獨基督能夠透過聖靈向人啟示聖經真理,並且賜下救恩。只有認識了基督,人才找到那位獨一的真神。天賦理性對此毫無能力,它甚至連轉向恩典的能力也都沒有。人的理性雖然能意識到上帝的存在,也期盼上帝的賜福,但是沒有聖靈的同在,人的理性就是盲目的,試圖尋求上帝,卻找到了偶像。

2、 信心所認識的婚姻

但人又是怎麼才能認識婚姻的本質呢?在《論婚姻生活》中路德指明,基督徒因著信心,對婚姻的理解就完全不同於那些不認識上帝、只依仗自己理性的外邦人。

然而基督信仰對此又是怎麼看的呢?它張大眼睛,在聖靈裡觀看這些瑣碎的、讓人不快和令人憎惡的工作,於是意識到,所有這一切都有上帝的喜悅,就像是用最珍貴的金銀寶石裝飾了的那樣,就說:“啊,上帝啊,因為我確實知道你把我創造成男人,並且又從我的身體生出孩子,所以我確實知道,這是你最為喜悅的;我也向你承認,我不配去搖這個孩子,去洗他的尿布,去照顧他的母親。我現在確實知道要事奉你的造物,去奉行你最可愛的旨意。我是怎樣毫無任何功勞而得到這份殊榮的呢?哦,即便更加瑣屑、更令人不齒的事情,我還是極其願意去做的。所以,不管是風霜還是炎熱,不管是勞累還是工作,都不會使我悶悶不樂,因為我確實知道這是多麼地討你的喜悅。[5]

只有認識婚姻的本質,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樂趣和愛。正如箴言18:22所指明的:“得著賢妻的,是得著好處,也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路德看到,正是看到婚姻生活是上帝所喜悅的事情,所以基督徒能夠忍受痛苦鬱煩、經受各種磨難愁苦,就像殉道士那樣坦然面對苦難和死亡。因為上帝用話語創造了人,上帝也如此允許苦難的存在,所以也應該在苦難中尋求得到上帝的喜悅。他說,“我這麼說是要我們學習,人在上帝所設立的階層中,這真是寶貴的事;因為上帝的話語和喜悅在這些階層中,這些階層中所有的成就、本質和苦難都因此成為神聖的、屬神的和寶貴的了……”[6]他也看到,因為許許多多的人對上帝關於階層的話語和旨意一無所知,他們在婚姻中只看到或只經歷苦悶和愁煩,就不足為奇了。男人和女人都是上帝的造物,在他的創造作為中,上帝對男人和女人的生活進行了安排,他的旨意是好的(見創1:28)。這是上帝話語的作為。人只有藉助上帝的話語和對上帝的信賴,才能接納和承擔上帝所建立的秩序和他實施的作為。不這樣的話,人就會遭受無盡的痛苦。

有聖靈同在,在聖靈的引導下藉基督耶穌認識獨一真神的人,就是有真信仰的人。有了這個信仰,在聖靈的啟示之下,基督徒才能認識婚姻從而肯定婚姻生活。這是因為,上帝在創世之時用明確的話語塑造了婚姻生活,所以人因著信透過話語就認識了婚姻的實質。

3、呼召

路德認為,人的三個階層都是“聖潔的”(holy),因為它們是上帝用話語所設立的;而這種聖潔不是透過救恩而有的。此外,路德還區分了“聖潔的”(德語,heilig)和“蒙福的”(德語,selig,英語也譯成saved,即得救了的)兩個概念。“……聖潔的和蒙福的截然不同。我們只通過基督蒙福;但是我們憑藉這一信心,因著這些神聖的根基和秩序而是聖潔的。甚至不信的人也擁有這些,但它們不是得了拯救的。”[7]這樣,基督徒的成聖不僅僅是依賴信。信與上帝的創造秩序(即階層)是基督徒成聖的基礎。確切點說,在上帝創造的世界中,在上帝設定的社會生活各個層面中,人在愛中活出信來。

就路德而言,婚姻和家庭都是基督徒的呼召。針對中世紀的神學,路德透過證道和教義問答向人們指明,家庭和作基督門徒並不相互排斥。相反,正是在婚姻中人才能保持貞潔,在婚姻中信仰呼召才得以實現。在中世紀,“呼召”只侷限於神職人員,以及修女和修士等。而“俗人”也能夠事奉上帝,並且是在包括婚姻的各個生活領域中事奉上帝,這樣的觀念完全是革命性的。中世紀的教會把獨身制當做是獲得拯救的善功,對性持懷疑或否定的態度,認為是原罪的表現。路德則認為性是上帝美好創造的一個方面。他明確指出,不是貞潔,而是信心把人帶到上帝面前。路德拒絕那種獨善其身的修道生活,呼籲基督徒在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服事人。這不是自以為義的生活,而是在信仰中真正踐行上帝的誡命。正是認識到人被稱義是單單因著信而不是憑藉行為的信念,基督徒才得以擺脫那種透過否定世界、離惡行善而達到拯救的觀念,從而不再試圖把自己和世界隔離開來,而是進入世界,在各個地方服事鄰舍。

4、人的私意和上帝的旨意

基督徒相信,婚姻不是出於個人私意,而是出於上帝的旨意。那麼,在選擇配偶方面,在面對家庭危機以及其他許多問題時,人怎麼才能看到上帝的旨意,怎麼才能獲得足夠的力量來渡過難關維護婚姻和家庭呢?

在創世記的記載中,上帝看到“那人獨居不好”,就為亞當造了夏娃做他的幫手。路德看到,男人和女人的這種結合是建立在人的夥伴性(德語,Mitmenschlichkeit)本質之上。從一開始,人就需要夥伴,需要相互支援,彼此的接納和包容。上帝的這一話語(創2:18)也是新約中耶穌關於婚姻的話語的基礎,即結合成為夫妻的男人和女人是一體的,是“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開”。所以說,上帝的話語是婚姻的基礎。離開了上帝在創造之初就設立的秩序,或者說離開了婚姻這一階層,婚姻就沒有了基礎,就只是人的私意和慾望了。所以,“基督教婚姻儀式的核心部分是在上帝面前的認信,承認上帝創造了夫妻的共同生活,感謝他賜下這種伴侶共同體。他們以後相親相愛還要有賴他的成全。同時基於赦罪的應許,他們可以期望和懇求這種關係會是長長久久,牢不可破的”。[8]

我們看到,夫妻這一生活共同體建立在上帝的美好創造的基礎上,但因為人類墮落犯罪的緣故,它也就會受到衝擊和動搖。“那是上帝的規章制度,叫凡結成夫妻關係的,就是進入一所真正的修道院中,憂慮常在,誘惑不止。”[9]但是,正是上帝的赦罪的話語釋放了人,讓人能憑著信聽從上帝的話語,經歷喜樂與平安,同時也在磨難與波折中仍舊保持家庭的穩固和持久。

結語

路德的階層概念從上帝的創世作為中發現了人的基本生命形式:在上帝設立的制度中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脫離了上帝話語,人就無法認識上帝和人自己。而上帝的話語釋放在罪中的人,並在各樣的環境中引導人,賜人力量。沒有了上帝的話語,在家庭和婚姻中的人就會經歷憂愁痛苦、迷失方向。而當人透過上帝的話語清楚認識自己的身份和呼召,就能確立符合上帝心意的生活方式,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有上帝的話語做引導和安慰,雖經憂患波折卻不會迷茫失敗。

[1] WA TR 5, 218, 14-18.

[2] WA 31 I, 410, 16f.

[3] WA10 II, 295, 16, 296, 11,《論婚姻生活》。

[4] BSLK563, 37-40.

[5] WA 10 II, 295, 16-296, 11.

[6] WA 34 I 52, 22-27.

[7] WA50, 643.

[8] 拜爾:《路德神學》,鄧肇明譯,香港:道聲出版社,2011年,第178頁。

[9] WA34 I, 64, 1-14.(論婚禮)

2014年09月號(總第49期), 期刊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寫給母親的道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