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說過:“我曾創造過一個理論,你的社會地位和財富,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一個人,如果他的不可替代性越強,那麼他也就不容易被社會所淘汰。
相反,如果一個人的不可替代性越弱,那麼這個人就極其容易被社會所淘汰。
這個“不可替代性”理論,看起來很殘酷,也有些偏頗,可它卻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弱肉強食的社會中,實力永遠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有些人,為何他們每天工作一小時的薪酬,就比大部分工作一天的體力勞動工人的工資要多呢?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普通的體力勞動,它所創造的價值是沒有腦力勞動創作的價值高的。
另外,一般的體力勞動誰都能幹,而有一定技巧性的腦力勞動,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幹的。
所以說,一個人,要想不被社會淘汰,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當你的不可替代性越強,那麼你在職場中的地位就會越安穩。不僅如此,還有可能穩中圖進,步步高昇。
在未來的社會中,有四種人將會被社會淘汰,因為他們的“不可替代性”太弱了。
工作替代性極強的人,容易被社會淘汰在生活中,我們能看到,有些清潔工人,他們幹了一整天的活,還是那麼點工資。
可是,坐在辦公室的某些白領或者網際網路工作者,他們的工資卻會隨著價值的增大而逐漸升高。
有可能前者一個月時間幹得腰痠背痛,還不如後者一天賺得多。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前者的價值是不會升高的,是固定的。並且,這種工作是誰都能幹的,也是替代性極強的。
而後者呢?他們的工作卻不是任何人能代替的。有可能一些技術人員,他們的技術就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學會的。
所以說,後者的不可替代性強,就難以被社會淘汰。而他們,也能在社會中越爬越高,和別人拉開一定的距離。
沒有學習力的人,容易被社會淘汰在如今這個社會,我們最為強調的,應該就是“個人學習力”了。
什麼是個人學習力呢?就是你自我學習的能力。好比別人讓你學一項技能或者專業的知識,你要能在短時間內學會。
這種個人的學習力,跟學歷的關係不大。有可能一個很懂得考試的學生,他自我的學習力並不強。
有人曾說過,人處於這個終身學習的社會中,如果不進,便只能退。
如果你有一顆熱愛學習,懂得自我提升的心,那麼你不管去到哪個崗位,都能大放光彩。
否則,這個人就容易被社會淘汰。
很殘酷的一個現實是,倘若某個行業被淘汰了,那麼這個行業的人就得去謀出路。
學習力強,就能迅速融入到別的行業當中。而學習力不強,便只能渾渾噩噩,難有成就。
過分守舊的人,容易被社會淘汰創新,是這時代的主題。
不說太大,就說我們的工作,人要想在職場中立穩腳跟,不輕易被人取代,人就得學會創新。
要想創新,這就跟人的知識儲備和一定的創造力有關了。
因為人的知識儲備,就是創新的基礎。而人腦子的靈光性,就能決定這個人是否能把握靈感,創造出全新的價值。
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里面,有一個很現實的規則,那就是“墨守成規”的人,只會駐足不前。
一個人,可以守成,但卻不能守舊。一個人,可以保守,但卻不能一成不變。
《周易》有言:“窮則變,變則通。”
假如一個人什麼時候都不變,都是按照老一套來辦事,少了創新的精神,那終究容易被社會所淘汰。
不夠自律的人,容易被社會淘汰一個人,如果有學習力,那麼他就有了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但是,如果這個人總是三分鐘熱度,就容易一無所得。
就像某些年輕人剛入職場的時候,他們不是這裡做一點,就是那裡做一點,不是這裡跳槽,就是那裡辭職,肯定會自討苦吃。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就是因為他們不夠堅持。
堅持的本質是什麼?那就是人之“自律”。自己能夠管理自己,自己能夠限制住一定的惰性,這便是自律。
不管是對於什麼工作,亦或是什麼技能,我們第一時間要做到的,不是說要有多少的熱情,而是說要有多強的耐心。
因為熱情終究會被生活的冰水所澆滅,而只有人的耐心,才能支援人堅持下去,有所成就。
所以說,要想不被社會淘汰,自律便是一個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