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說:“你不努力,永遠不會有人對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資源,有了話語權以後,你才可能為自己爭取公平的機會。”
深以為然,這個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努力。如今知識都不足以改變命運,更何況還是我們無所事事地抱怨不公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沒有錢,我們的生活或許將過得很糟糕。
生活在優渥環境中的富人永遠不會懂住在貧民窟為生活掙扎的窮人,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就不會體會到“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艱難。
這個世界,誰都想讓自己擁有供自己自由支配的財富,可是資源有限,或者說是 “打工人”成了被資本家壓榨的物件。所以,當現金流進入資本家的口袋時,更多的“打工人”只能拿著微薄的工資。
這種已經社會化的現象一時很難改變,要想擺脫貧窮,更多還是要從我們本身找出問題並且解決。
1、窮是一種“病”,也是基於對“沒有錢”的恐懼生活中有些例子告訴我們:窮人也可以實現階級的跨越,成為富人,並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在某些程度上來說,窮是一種現象,而不是一個事實。據有關規定:年收入低於4000元的被劃分為“窮”這個層級。
在當今社會,4000元儼然維持不了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儘管有人的年收入超過4000元,但從現實意義來說,還是“窮”。
這是為什麼呢?理由很簡單,因為窮人之所以窮,更多的是“窮”在了思維上,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病態的“窮”。
有人拿著月入過萬的工資,但每個月發了工資,還完房貸車貸,除開日常開銷,剩下的勉強能已被緊急情況。所以這樣一算下來,能存進銀行的根本所剩無幾。
繼而又拼命工作,下個月又重蹈覆轍,陷入一個“死迴圈”,除了對“缺錢”與日俱增的恐懼外,好像從來沒有位置作為任何改變和“開源”的方式。
他們認為:人窮一輩子,也就這樣了,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可是,這與命好不好又有多大關係呢?
李尚龍在《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中提到:“你要麼選擇出類拔萃,要麼被迫遺憾後悔。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跌倒,而是從來不敢向前奔跑。”
而不幸的是,窮人往往就成了那個“被迫遺憾後悔”的人,因為他們把自己窮的歸因歸於“命”,卻不知如何改變現狀。
2、找對方法,讓你擁有“富人思維”馬雲說:“你窮,是因為你沒有野心。”
誠然,一個已經“窮”到習慣的人是很難把“野心”掛在心上的,所以,你首先得找對自己改變的切入點,進而讓你擺脫“我很窮”的固定思維。
或許你可以這樣做:
(1)學會寫成功日記
一個變富的人一定是一個自信的人,相反,一個變窮的人很難建立起自信。
試想:一個總是暗示“我會賺很多錢”的人,和一個總是暗示“我賺不到錢”的人,他們誰能實現變富的夢想呢?
想都不用想,一定是前者。因為前者相信“我能行”,後者相信“我不行”,在很大程度上兩人對自己的期待就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差異。
自信的人“不行”也會“行”,不自信的人“行”也會“不行”,所以,實現變富讓自己變得自信很重要,這是一種勇於承擔的表現。
因此,每天寫成功日記就顯得尤為重要。只要你用紙和筆記下你的每一點進步,就會覺得自己原來也可以這麼優秀,那些你不曾在自己身上發現的閃光點,將成為你建立自信的有力基礎。
(2)學會理財知識
人們總是說自己沒錢,卻很少思考自己的錢去哪裡了。那些因為無用社交以及沒必要購買的物品花掉的錢,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導致你貧窮的根本原因。
但凡你懂一點理財知識,就不會讓自己錢盲目花掉。而且學會理財知識的途徑也有很多。比如:看書、上課以及向成功的人學習他們的理財技能。這都足以讓你擁有“睡後收入”。
所以,你現在應該可以開始學習了。
(3)儘可能地增加自己的生錢資產
生錢資產是什麼?顧名思義,就是能讓你的錢增多的資產。
而很多人沒有購買這種資產的意識,所以前面建議大家學習理財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在這裡,可以給大家普及一下:如果你的房子用來自住,那麼房子就是耗錢資產;如果你的房子用來出租,那麼房子就是生錢資產。
所以,儘可能地買入一些生錢資產,你將會獲得一筆不菲的收益。
3、不論有錢與否,改變自己的思維都很重要不管你有沒有錢,你要明白:思維是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最重要的因素。
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不一樣,固有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也不一樣。
巴菲特說:“想要徹底改變自己,不完全取決於你花了多長時間,更重要的是在於你是否用了心並找對方法。”
深以為然,我們改變自己的思維也是如此,找到對的方法很重要,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理財。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犯錯的機會有很多,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在試錯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相反,年紀大了,我們冒險的成本就會變大,也漢南讓我們為變富做出未知的努力。
所以,趁著年輕,去提升自己,讓自己的思維開闊,方能改變自己的人生。你覺得呢?
小媛寄語:既然“窮”是一種病,那麼,就要對症下藥。
那些富人不是天生就富裕,而是透過自己後天的努力和敢為人先的勇氣實現變富的。
話題:你覺得想要改變“窮”的現狀,應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