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前段時間住院,結識一位同住一室的老太太,剛剛打過招呼,她就進入了自己的話題:老頭死了,我的病就是因為他上火得的。

老人今年七十歲,她老伴多年患心血管病,去世前五年,一直走路不穩,每天出外遛彎,都由老太太攙扶著,不一定什麼時候,就會突然靠著老太太倒下,老太太也被砸倒在地上。

老人對我說,即使伺候這樣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頭,也不想像現在這樣,和兒子一家住在一起。

一、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必然成為家務勞動的主角

到了當姥姥、奶奶的年齡,子女多數還在上班,他們也有自己的孩子。繁忙的工作和忙碌的生活,他們沒有精力顧及老人,反過來,需要老人幫一把手。

只要有行動能力,接送孩子、買菜做飯,成為老人的生活日常。誰家的老人也不會忍心看著自己的孩子被生活所累,能做就儘量做。

這樣長此以往,有些家庭變成了司空見慣。在抖音上看到一位老母親,每天給兒子、兒媳做飯,兒子兒媳兩個人下了班,就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等吃完了飯,洗碗這個活也得老母親做。老母親幹得委屈,又不好意思說,只能自己生悶氣。

做飯會根據孩子的口味,做孩子愛吃的。自己的活動服從孩子的時間,如果想有點自己的計劃和打算,也要聽聽孩子同不同意。

星期日,約一個老夥伴出去一日遊,她正在看孫子,不能答覆我,她說等兒子、兒媳逛街回來跟他們商量,如果他們有空就可以去。

和子女一起生活,是老人到了子女的家,生活的中心是圍繞著子女。孩子都上班,只有老人待在家裡,自然成為家務勞動的主角,不管你願意不願意都得做。不可想象,如果老人在家不做家務,等著孩子下班回來,孩子還會願意和他(她)同住嗎?

二、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容易在經濟上產生困擾

有個老夥伴,和兒子共同生活,白天兒子一家三口上班的上班、去幼兒園的去幼兒園,老太太做一頓晚飯。

過幾天,兒子又對媽媽提要求:晚上做點紅燒肉吧。

老人背地裡跟我說:我一個月養老金才兩千多元,都花在給兒子全家買肉上了,兒子不給我錢,我也不好意思說。

老人都有個心眼,就是給自己攢點過河錢,不想在自己晚年需要花錢的時候連累孩子。

如果老人自己單過,錢會算計著花。而和子女住在一起,又負責日常吃喝,每天都要花錢,而且孩子還想吃好的。

如果和子女分得很清,就顯得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如果不計較,子女再不主動,對有一般收入的老人,也是一種說不出口的困擾。

三、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等於放棄了自己

人老了,都有未盡的願望和想要實現的夢想,隨著日漸衰老,有些年輕時想做沒有時間或能力做的事,也想抓住時間的尾巴去完成。

老年大學聲樂班有一位同學,今年六十多歲了,她從小就有個願望,想站在眾人面前唱歌,而一直沒有機會實現。現在她參加這個班,從零學起,她說自己已經有點感覺了,但是還得練,等到練得差不多了,她就唱給班裡的同學聽,說起這件事時她眼裡放著光。

她說自己有個獨生女兒,生活完全自立,她的時間是自己的,隨意支配,所以她同時參加幾個學習班,每天有大半時間在老年大學度過,心情非常好。

而有一位有多種愛好的老夥伴,因為兒子的家離不開自己,只能放棄自己,去照顧兒子。

人的前一生為賺錢而工作,為延續後代結婚生孩子,到老了應該退出為別人生活的舞臺,把最後的寶貴時間,留給自己。

像50多歲的蘇敏,走出家庭自駕遊歷,就是給自己的一個交代。如果繼續為老公、為孩子服務,還是有做不完的飯、幹不完的活。現在她給自己委屈的前半生做了補償。

老人和子女一起生活,老人和子女各處於人生的不同階段,老人是垂暮人的心態,而子女是早晨的太陽,各有各的生活目標和生活態度,難以合拍。

年輕人在社會上打拼,家裡和孩子需要有人幫助打理和照看,而又不準備採用社會服務的方式,只能讓家裡老人來完成這個生活需求。

老人如果自私一點,會感覺這對自己不公平,但大多數老人,會用全身心的付出,來為子女服務,這是中國老人的偉大之處。

同老人的奉獻精神相比,隨著社會的發展,養兒防老的觀念正在被擊碎,越來越多的老人已經意識到,靠子女養老不是唯一的出路,不要期待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等著孩子伺候終老。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離婚不離家”的夫妻,同住一起是什麼感覺?三位“妻子”說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