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知己是什麼?就是所謂的紅顏或者藍顏嗎?很多人不喜歡這樣的稱謂,認為這樣的兩性關係中,多多少少會帶有些許不被接納的類似“情人”的曖昧色彩。可是,知已就是知己,無需用性別來定義。
作家畢淑敏在《關於愛情與友情的絮語》中有一段話:你說起了一片葉子 ,TA就知道風從哪裡來。哪怕你婚後愛上了另一個男人,你也用不著辯解自己不是一個壞女人,要商討的只是應該怎樣辦……她真誠而善良,絕不會把你的故事流傳。精心的信任和感情,就是不花錢的心理醫生。友誼是一種像水一般互相流動的物質,這一次你給予了我,下一次我給予你。
比友情多一點,比愛情少一點,最恰當的不是情人,而是久處不厭,心心相惜的異性知己。能夠擁有一個異性知己,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因為在彼此相處中,不會像同事、同學那樣看重面子,也不會像朋友、親戚那樣相互攀比。能夠有一個“好友以上,戀人不達”存在的知己,是舒適又恰當的最好存在。
茫茫人海,其實誰不想擁有這樣一個最恰當的異性知己?孤單時,能夠陪伴;難過時,能夠傾訴;開心時,能夠分享。不做作、不逾越,相互鼓勵,彼此著想。這也正是這段感情能夠一往情深,久處不厭的原因所在。
一、陪伴
最恰當的異性知己,是孤單時能夠彼此陪伴。一段恰當的異性關係,是在TA孤獨的時候,你懂得陪伴。這種默默地陪伴,是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更偏向於心靈上的慰藉,能讓你的內心感覺不到孤單和寂寞。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陪伴往往會造成誤解,事實上,兩個人只要關係清白,就問心無愧,這樣的陪伴就是單純而美好的。
其實很多人都不缺愛自己的人,但是真正能夠陪伴自己的人卻很少。兩個志趣相投的人,能夠一起談天說地,總好過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沉默不語。最恰當的異性知己,就是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真誠的陪伴。
二、傾訴
美好的異性知己,能夠互訴衷腸。有時候,生活中的小煩惱,工作中的不開心,難免會讓我們想要有一個可以傾訴的物件,而這個人,不一定就是我們身邊的親人。難以向親人傾訴,不是因為不愛他們,也不是不夠光明正大,而是一方面害怕壞心情會影響到彼此間的感情,另一方面是不想讓所愛之人對自己擔心。
但是,面對異性知己卻不需要太多的顧慮,是因為兩個人的內心世界是相似相通相吸的,你懂我的難過,我知你的悲傷,有的是感同身受,心心相惜,所以不會遮掩地把內心想法表達出來,就像是失戀的人需要喝一些醉人的酒,此時的酒就成了TA的知己,所有的心事都被髮洩和包容。異性知己如是。
三、分享
最恰當的異性知己,是能夠彼此分享,分享彼此生活中的山山水水,點點滴滴,比如:分享彼此的日常和心情,一些喜聞樂見或憂愁困惑,一些對對方有幫助的知識和建議等等。願意把自己的經歷和經驗毫不吝嗇地分享給TA,說明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是非常好的。
而這種感情並不能以單純的一種友誼或愛情來定義,因為它是一種友情和親情,也許還帶有那麼些許保持著一定距離的愛情,是這三者連在一起的混合情感,是一種不尋常的感情。
四、彼此著想
久處不厭的異性知己,最恰當的相處方式就是彼此著想,共同成長。因為彼此都很珍惜這段感情,更重視的是對方這個異性知己,所以凡事都會想著對方,從對方的角度為TA付出,只想對方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就像演藝圈裡的張一山和楊紫,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一起上學,一塊兒拍戲,關係十分親近,但二人之間卻從未有過越軌行為。
正是這種觀念的存在,才讓兩個異性知己之間發現彼此的與眾不同,也格外想珍惜這份難得的相遇相知。
兩性關係中,一個最恰當的異性知己,就是這樣久處不厭的,他們不是像情人一樣,只是曇花一現,而是默默地陪伴,耐心地傾聽,實時的分享,為彼此著想。
這樣一份來之不易的感情,對於他們而言,是朋友也好,知己也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彼此珍惜,可以相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