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文:心目郎君

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個小影片,讓我忍不住潸然淚下:

一個沒了家的遊子,回到自己的故鄉,家裡的父母都已過世,家裡的老房子也早已無人居住,眼前的一切,看起來是那麼地蒼涼,那麼地破敗不堪,遊子摸著那堵舊牆,看著那扇破窗,淚水情不自禁打溼了眼眶。

此情此景,再配上網友寫的一首詩詞,簡直絕了:

雙親亡,歸途茫,今後無由歸故鄉,

思難忘,淚兩行,世上再無爹和娘,

秋風起,滿地黃,無人叮囑添衣裳。

一句“世上再無爹和娘”,就如一把利劍,深深刺痛著每一個遊子的心。

本想出外闖蕩,本想混出一點成績,來回報爹孃,可是,這事業還沒有混出什麼名堂,家中的爹孃卻早早地病亡,再也沒有人叫你多穿衣裳,再也沒有一個身影,在村口守望!

我在想,人生最大的痛苦,也莫過於此吧!

1,父母一走,我們都是無家可歸的孩子

今年回家過年,遇到了一件讓人特別傷感的事,我的一個小姑,突然回到村裡,因為好多年沒見,我們都覺得是稀客,她的到來,在我們的心中泛起了一個大大的疑問:“她父母早就過世了,她還回來做什麼?”

這位小姑是我大爺爺的女兒,如今也已50多歲了,我爸叫她叫堂妹,她的父母,早在好多年前就去世了,因為大爺爺沒有生到兒子,所以自從她的父母離開人世,那間老房子就再也沒有人進去過。如今,她一個人,悄悄地來到我們村上,沒有人提前知道她要來,也沒有人叫她吃飯,甚至都沒有幾個人認識她,真的好悲涼。

我們也是無意間發現了她的身影,看著她那無家可歸的樣子,我都傷感地落淚了,她說她這次回來,只是想來看看家裡的老房子,看看自己的根,找一找自己小時候的模樣……

在此,我寫了一首《歸鄉》送給她:

人到中年思故鄉

歸來不見爹和娘

欲問老者當年事

哪知小童把客傷

一個沒了家的遊子,回到自己的故鄉,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爹孃,於是就想在村裡,找幾個老者,問一問當年的往事,傾訴一下內心的感傷,哪知村裡的年長一輩均已過世,只見到一些嬉鬧的小孩子,問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客人?這一問,讓遊子的心更加悲傷。

不得不說,父母一走,我們都是無家可歸的孩子,這多年前的故鄉,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

2,父母還在,我們就是幸福快樂的少爺(小姐)

看到這個中年尋家的小姑,看到她那無家可歸的樣子,讓我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我很小的時候,還是住在一個老屋裡,當時的老屋很大,裡面住了6戶人家,外牆是土磚砌的,裡面的設計全部是木頭的,門是木頭的,柱子是木頭的,窗也是那種雕了窗花的木頭窗,大廳全部都是用那種大石頭鋪的,大廳裡有一口壓水井,壓水井旁邊還設定了一個石頭做的下水道,用來出水。

雖然是老房子,但是那裡承載了我太多的童年回憶,太多的歡聲笑語。

只可惜,那一切的一切,再也找不回來了,那房子,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太遺憾了。

這一次回家,我跑去了以前老房子的位置一看,只剩下一片破石碎瓦,還有那內心,滿滿的感傷!

所幸的是,老房子雖然不在了,可我的父母還在。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我的心就是完整的,父母在,我還依然是那個幸福快樂的小少年。

這不,回到老家過年,還沒有回來,父母就上街買了一大堆吃的,天天念著盼著,這一回來,飯有人做,碗有人洗,我想搶著幹一點,父母都不讓,我只要負責吃和睡,其他啥事不用管,多幸福啊!多快樂的少年啊!

於是我又寫了一首詩《所幸的事》

花謝了

它可以再開

房子倒了

它也可以再蓋

可是那最親愛的人啊

如果你走了

就永遠不會再來

……

所幸的是

我還有一個家

我還有爹和娘

我回到家

還能叫一聲“爹”,還能叫一聲“娘”

沉重的行囊

我不怕

離別的感傷

卻讓我斷了腸

啊!爹!

啊!娘!

就讓這所幸的事

一直髮揚下去

等到來年

依然見到你們

在村口守望

……

3,父母不在,錢有何用?

人越到中年,就越會想念自己的故鄉,越會想念自己的爹孃。有句話就說得特別好 “家財萬貫,不如爹孃還在。”的確!正如文章開頭的那個影片,那個事業有成的遊子,儘管他有錢,儘管他開著豪車,可是他的父母早就不在了,錢在他面前,又有何用?

你有錢,你買東西孝敬誰?父母不在了,能給誰吃?

你有本事,買了大房子,父母不在了,你接誰過去住?

你有豪車,你開回來,父母不在了,你只能摸著那堵舊牆,看著那扇破窗,獨自哀傷!

家再破,也是根,亦是魂。

沒有家,我們就沒有了根,甚至還會丟了魂。

家和父母,就是那永遠不變的鄉愁。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先生的這首《鄉愁》,就寫出了中國人的情懷,特別是那一句最打動我:“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有的東西,一旦錯過,就真的再也回不來。

趁年輕,趁父母還在,一定要多回家幾趟,多多盡孝,不留遺憾。

4,愛,無需理由,不愛,不必藉口

有的人會說,我也想孝順,可是我的父母偏心,從小對我不夠好,我憑什麼要對他們好?

還有的人說,我的婆婆沒有盡心幫我,我憑什麼要孝敬她?

也有的人,把父母當成了工具,要錢的時候想到父母,要人帶孩子的時候想到父母,等父母老了,不中用了,就一腳踢開。

甚至還有的人,根本沒有把父母當一回事,壓根就沒有這個概念,不孝順,還理直氣壯,天經地義。

我想說的是,這些人還是人嗎?抖音上一個孩子都比你們強!

村裡有人舉辦了酒席,一個三歲大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太婆病在床上,沒有飯吃,於是早早就下了桌,帶上一個雞腿,連走帶跑地來到太婆床前,把雞腿,一小塊一小塊地撕下來,餵給太婆吃,讓人看了十分感動。

這麼小的孩子,都知道心疼家裡的長輩,而我們很多成年人,早已被世俗衝昏了頭腦,連最基本的道德良心都忘了。他們根本不知道:“雙親亡,歸途茫,今後無由歸故鄉” 是怎樣一種感受?他們也無法體會“沒家的遊子究竟有多淒涼?”

對此,我還是那句話,愛,無需理由,不愛,不必藉口。

總結

也罷!也罷!有的人本性如此,即使他們看到我今天所寫的文章,也終究會無動於衷。

也罷!也罷!此文,只為懂愛的人而寫!

因為有你們的存在,所以這個世界,才會變得越來越溫暖。

往後餘生,趁父母在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多回家幾趟,即使你工作再忙,事業再輝煌,也不能忘了家裡的爹和娘,還有那土瓦房。

文章最後,作者還是想讀一遍那首詩,以撫平我內心那久久未平的感傷:

雙親亡,歸途茫,今後無由歸故鄉,

思難忘,淚兩行,世上再無爹和娘,

秋風起,滿地黃,無人叮囑添衣裳。

……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個女人有沒有修養,看這幾個細節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