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發糕的母親
年前回家,母親是開心的,同時母親又是自律的,按照自己的作息規律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飯、吃飯和散步、睡覺,聊天,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擦地、收拾家等。這樣挺好的,老人就要自在一點才好,不必太講究,不要太勞累,一定要有規律。
母親發了一小盆玉米麵,但遲遲發不起來,幾次讓我看看發了沒有,我看著沒有發,又覺得自己經驗不足,母親做了那麼多年飯,一定可以自我判斷的,但母親卻絮絮叨叨反覆說這件事。終於兩天後決定蒸玉米麵發糕,一邊揉麵一邊說:“蒸發糕,一定又松又軟又香甜,蓬鬆好吃。”而我並不這樣認為,因為我覺得面根本就沒有發起來。
當發糕上籠,母親像完成了一件大事,又開始幻想著發糕出鍋時鬆軟的樣子,讓人饞得流口水,孩子們見了,特別想吃。母親一邊想一邊高興地笑出聲,我都被她的描述感染了,彷彿真的是又香甜又鬆軟的發糕,我一定會搶著吃的。母親越想越高興,進入了自嗨的狀態……
我就突然明白自己為什麼也經常喜歡幻想,常常沉浸於幻想中,無謂的傷心或無謂的開心,原來是受了母親的嫡傳。我知道自己的很多行為方式都深深受到母親的影響,這個老媽媽心無城府,樂觀隱忍,有耐心有毅力有韌性,卻是比較膽小。
當發糕出籠,根本沒有母親想象中的鬆軟起來,幾乎一點都沒有蓬鬆起來,母親不禁脫口而出:“哈哈,面怎麼沒有起?這下可蒸壞了!”母親還在笑,沒有失望的表情,反倒是喜悅。
我也笑話母親說:“蒸一輩子饅頭,老了老了,面發不發都看不出來了?”
“哈哈,是呀,面怎麼沒起呢?你說說,你說說……”母親並不沮喪,“放著,我慢慢吃吧!”
我揶揄道:“嗯,你肯定不捨得扔,好好吃啊!”
“嗯,夠我吃上一陣子的。”母親認真地回答。
這就是我樂觀的母親,愛幻想美好的事物,不可自拔,而現實骨感,也樂於接受事實的老媽媽。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