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一項我們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我必備技能。溝通水平有高低,效果有好壞。會溝通的人,會讓人如沐春風,內心舒服;不會溝通的人,讓人聽了之後心情鬱悶,如鯁在喉,也許還會感到憤怒,引出更大的爭端。溝通是門學問,也是門藝術。學會溝通,會在工作中、生活裡為你保駕護航。
讓我們先看看以下兩個場景:
場景一:
春節,老張去哥哥家裡拜年。
嫂子說:“今年養豬了嗎?”
老張:“不養豬還能幹什麼,喝西北風啊,那我不就餓死了。”
嫂子:“養的多嗎?今年豬肉價格還是挺高的,應該挺賺錢。”
老張:“哪養得起那麼多,養幾隻餓不死就得了。”
過了一會兒,嫂子騰出包餃子的一隻手捶了捶腰,說:“過年活兒太多了,累死我了。”
老張:“那算什麼活兒,你缺乏鍛鍊。”
嫂子被接二連三的話語堵的臉色很難看,大過年的,氣兒真是有點兒不順,老張也被默默放入了黑名單中。
場景二:
老李餓了,讓兒子熱點飯菜吃。熱好端給老李,順便問了句,要喝點熱水不。老李說:“能不要嗎?這種問題還問。”兒子小李的眼神露出一絲難過。
看到這兩個場景,你是否有點感同身受。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這樣的人,說話的時候句句都在懟人,沒有辦法正常溝通,和他說一句話都炸毛。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裡屢見不鮮,和他們溝通交往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為他們句句話都在找不痛快。
而老張和老李這二人談話的共同點,除了給人帶來不快之外,還有就是不正面直接回答問題,都是以反問的方式回答問題。
場景一中,老張明明可以直接回答說,養豬了,養了幾條,只能靠養豬為生等等。聽他的話,似乎對自己養豬這件事很不滿,但沒有辦法,只能以此為生,同時又不肯多養。但這些對於回答別人的問題又有什麼用呢?只是趁機抱怨幾句罷了,但是帶給別人的不快就另當別論了。後面,人家順口說一句很累,你不願意回答也沒關係,人家也不指望你體諒,但你一副嫌棄➕埋怨別人的語氣是怎麼回事嘛。大過年的,給人家帶來不快。
場景二中,老李面對兒子的關心,一副理所應當的反問,讓孩子的熱情碰了壁,也傷了心。這是完全錯誤的表達方式。
那麼,正確的溝通姿勢是什麼樣子呢?
首先,要人家怎麼問就怎麼回答,不要用反問句式。反問句式聽起來會讓人很不舒服。直接回答,話又少,又有溝通效率。
其次,溝通的時候,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不要刻意釋放自己的情緒,因為大部分回答都是和對方所聊的話題沒有關係,都是一個人自說自話而已。
再次,要少說多聽。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保持共情能力。迅速捕捉到對方在聊的中心思想,用心體會對方表達的感情。
掌握這幾點,你就能有效溝通。
若是問,最重要的是哪一點?第一點,不要用反問句,問什麼直接回答什麼。掌握這一點,你就超過大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