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導 讀:

世界是紛繁複雜的,很多事情我們雖然習以為常,但並不瞭解其真相,我們需要用一些理論來揭示事物執行的邏輯規律,推演命運發展的因果關係。

本文僅為讀書筆記

1.不同的人生狀態,可能有不同的人生感受。但有時,我們可能會有互相矛盾的感受:一方面覺得,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一方面又覺得,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過去的兩三個月,和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可能都會有一些複雜的感受。

2.讀小說有什麼用呢?

可能會有點兒用,比如逃避一下現實。我們賴以獲取經驗的閱讀應該更廣泛,讀科學,讀歷史,都比讀小說重要。

3.找啞巴聊天的還有一個叫米克的小姑娘,十三四歲。她平常要上學,要在家裡照顧弟弟妹妹。她喜歡音樂,想彈鋼琴,還想著自己寫一首歌。她把自己的生活做了一個劃分:“外屋”和“裡屋”。她要應付的諸多瑣事是“外屋”,她內心迴盪的音樂、她跟啞巴辛格所說的話,是“裡屋”。只要“外屋”的東西不干擾“裡屋”,生活就還可以應付。這個所謂的“裡屋”,我們稱之為內心世界或精神生活,一個人要有點兒精神生活才能對付這個殘酷的世界。

小說中讓人心酸的不是年輕工人和黑人醫生,讓人心酸的是這個少女“裡屋”的塌陷:米克家裡發生了變故,欠房屋貸款,欠雜貨店的錢,她要出去掙錢了,一個星期掙十塊錢,十塊錢可以買十五隻炸雞,或者五雙鞋,或者五條裙子。小姑娘發現自己的“裡屋”要塌陷,就拼命地數數兒,牆紙上有幾朵玫瑰,後院裡有多少草葉。她要讓數字佔據自己的腦子,才不會去悲悼“裡屋”的塌陷。然後她去工作,吃早飯,上班,回家,吃晚飯,睡覺,她沒時間再去寫歌。她想待在“裡屋”,但這個“裡屋”被鎖在了一個很遠的地方。

少女米克“裡屋”的塌陷,是這本小說裡最讓我心酸的部分。

原來失戀也是“裡屋”的塌陷,有人失戀之後學習成績變好,工作開始拼命……都是因為“裡屋”的塌陷,讓外在的這些東西佔據自己的大腦。

4.哲學家克爾凱郭爾說:“失去自我,能夠非常安靜地在這個世界上發生,彷彿它什麼也不是,沒有什麼失落能如此安靜地發生。每一種其他失落,失去手臂,失去腿,失去五塊錢,失去妻子,都會被感覺到。”

5.“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需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6.有些人會死於意外,死於疾病,或者像一個先知一樣,死於絕望。但更多的人會被歲月慢慢吞噬,這其實就是生命的本質。我們的情感更豐富,我們對生命有一種悲劇意識,這能讓我們更好地體會生命的豐盈。

希望你心中有愛,有詩。

7.“任再狂的風雪也不能熄滅曾經如火的纏綿”,“那回憶如風雪,可不能夠冷卻對你如火的愛戀”。那首歌是《蔓延》。你要是經歷過一段特別強烈的愛情,肉體上有很美好的記憶,你就能明白許美靜那首歌唱的是什麼。

8.《笑忘錄》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出版的,但在這第四章裡,昆德拉似乎預言了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出現,他花了好幾個段落來寫“著書癖”,即寫書的癖好。

他說,如果一個地方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就有閒工夫了,就有普遍的個人孤獨感了,於是就有描述自己的衝動。普遍的孤獨導致“著書癖”的產生,而集體的“著書癖”反過來又增強了普遍的孤獨感。一開始印刷術的確促進了人們相互理解,但到了“著書癖”的時代,著書立說起的作用恰恰相反,每個人都用自己寫的東西把自己包圍起來,就像用鏡子做成牆把自己封存起來,與外界所有的聲音隔絕。

9.為什麼大家都有表達欲,都要寫書呢?因為每個人都忍受不了自己不被人說起也不被人注意,靜悄悄地從這個冷漠的世界裡銷聲匿跡,他想弄出點兒詞語。作家是這樣的,每個想表達的人都是這樣的。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扶弟魔現象背後反映問題,要從親情社會到規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