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
“你從哪裡來?”
“你找誰?”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到哪裡去?”
對於“人”的探討,古以有之。唯物唯心的說法很多,舉兩個曾經比較流行的觀點,幫助我們理解人的本質。
人是沒有長羽毛的雙腳站立的高階動物;
人是使用並製造工具的高階動物;
等等
這些說法都沒有揭示出人與其它高階動物的本質區別。
在這裡,我引用馬克思主義對“人”的定義:“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對這個定義我們從三個方面去理解。
1、人的本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舉例:被動物撫養大的“狼孩”、“猿孩”等等,不是人。
2、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的,而是透過各種關係交織在一直的。舉例:脫離社會的獨立生活的“野人”、“雪人”,不是人。
3、人是具體的、生活於現實生活中的人。這種複雜的社會關係就決定了人的本質,形成了人的社會屬性。說明:社會屬性是人類的本質屬性。
在我的原稿中,關於人的本質、人性,查閱了很多文獻,論述了一大段,但是---太燒腦了!影響閱讀性。
簡單點說,人與生俱來有兩種屬性:人的自然屬性(生物屬性、動物屬性)和社會屬性。
加一點說明:人的自然屬性經過昇華,也亦為社會屬性,比如吃,不僅吃飽,還要吃好、最好色香味俱佳;比如性,不僅僅是本能,體驗生理快感,還要享受心理愉悅。
所以說:社會屬性是人類的本質屬性。
馬克思對人的定義揭示了人不同於動物的本質特徵,這樣的本質特徵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但它似乎又構不成我們每一個人的全部,那麼每一個人除了具有本質特徵之外,還應該具有哪些特徵呢?
細心的讀者一定會觀察到人與人之間差異表現在相貌、身高、學歷、能力、性格、愛好、家庭條件、經歷等等方面,也就是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分辨出不同的個人。上述的那些方面其實就是我們的個體特徵,是我們區分不同人之間的標誌。
現在我們明白了,人不僅具有區別於其它高階動物的本質特徵,還應該具有區分其它人的個體特徵。我把這種區分其它人的個體特徵稱之為人的附加值。
人的本質特徵和人的個體特徵(附加值)共同組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人,也許就是張三、李四、王五等等。
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由區別於其它高階動物的本質特徵和區別於其他個人的個體特徵(附加值)所組成的。此之為:人的附加值理論。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