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裕之後,不想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要麼僅僅滿足於打零工餬口,要麼想靠投機賺大錢。
面對這種風氣,稻盛和夫寫了《幹法》這本書,告訴年輕人工作的目的和意義,還有工作的方法。
所以《幹法》的結構就很簡單。
1. 工作的目的和意義:自然界萬事萬物都在為了生存拼盡全力,只有人才有貪圖安逸的想法,這是不應該的。
人類是大自然一員,享受自然的饋贈,理應為自然貢獻,享受他人的勞動,理應回報他人。
人生的目的就是工作,而工作可以淨化人的靈魂,磨練人的心性。
工作能給我們帶來喜悅和自豪,讓我們體會生活。
2. 工作的方法:(1)像戀愛一樣去工作,投入全部熱愛與激情;
(2)不斷追求高目標,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3)別想太遠,抓住每一個“今天”持續發力;
(4)對細節精益求精;
(5)每天都要創新,來改進工作。
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下《幹法》裡讓我最受益的三個方面:
1. 以將來進行時看待能力將“不能做的工作”當作“能做的工作”,接下任務,然後發奮努力,達到實際上“能做”——從不可能中孕育出可能。
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逐步提高,要以將來進行時看待能力,就是說你現在做不成的事情,你要相信將來一定能做成。
這個邏輯總結是這樣的:
從應該到達的未來的某一點倒算 →評估自己現有的能力 →再考慮用何種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舉個例子,我們一般的思維是這樣的: ——你能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書評嗎? ——不能。
用將來時看待自己的能力,就應該是下面這種: ——你能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書評嗎? ——能!
相信我能行,然後找資料,一點點去學習怎麼讀書,怎麼提煉要點,怎麼寫書評,怎麼提高書評的質量,一步步進步,直到你能寫出高質量的書評為止。
這就是以將來進行時看待自己的能力,這種方式能極大促進遠大目標的實現,也能極大提高個人成長的速度。
2. 勤奮工作是人生意義自然界萬事萬物都在努力拼盡全力生存,岩石上的樹在拼命汲取水分,崖壁上的草要趕在秋天到來之前開花結種,動物在拼命奔跑,只有人類才有貪圖安樂的邪念。
原始人冒著生命危險狩獵,在過去勤奮也是美德,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只想早點實現財務自由去逍遙自在,這實在不應該,人生的意義要靠勤奮工作實現。
勞動雖然艱辛,但能給我們帶來喜悅和自豪之感,讓我們體味生活,勞動是高貴的行為。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半年不工作,一年不工作,三年不工作,會什麼樣呢?
從利他心的角度來看,勞動讓我們創造價值,從自利角度來看,勞動讓我們保持勤奮上進,給我們尊嚴和安穩。
曾國藩說過,一個人,如果他每天創造的價值大於他消耗的資源,他的福氣就會增加,反之則減少,所以人要反思,自己每天創造的價值是否對得起自己的一日三餐。
我們只有透過勞動,才能讓自己的存在有意義。
3. 對該做的事精益求精能提高心性出色的工作只有出色的人能完成,該我們做的工作,要精益求精,追求細節上的完美,這樣拼盡全力去工作,透過長期不懈的堅持,能磨礪人的心志,讓我們具備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穩而不搖擺。
即使我們討厭工作,但又不得不努力工作,那麼如果努力工作,我們脆弱的心靈就能得到錘鍊,人格就能得到提升,就能抓住幸福人生的契機。
用一句話概括《幹法》,就是“工作使我快樂,我愛工作!”如果我們真的發自內心愛工作,我們就會以完美主義的態度擁抱工作,工作也會給我們豐厚的回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