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楚門,先祝各位新年快樂,不知道你們這幾天過的怎麼樣?
不管是順心還是糟心,一年難得的家人團聚時刻,好好珍惜這段時間。
我這幾天過的挺一般的,一直都在喝酒應酬,和發小和同學和親友,似乎每天都是半睡半醒的狀態。
我一邊享受這種狀態,因為難得相聚,天南海北迴來的朋友,讓我聽到了各種有趣的見聞。
一邊也在反感這種生活,人與人之間的社交好像只有吃喝。吃喝這種東西,邊際效益衰竭的很快。第一頓很滿足,第二頓過得去,第三頓就厭惡了。
現代生活,物質已經充裕。過年那些好吃的,和平時大餐沒啥兩樣。更多時候,我們渴望的是精神文明的補充。
我至今還記得一位朋友的金句——“過年其實就是和小時候的自己團聚”。
今天輕鬆一點,我想和大家聊一點有意思的東西——關於老家買房,關於觀念的偏差。
1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每次回家過年,免不了被問東問西。
七大姑八大姨表哥表嫂,只要和買房沾得上關係的,都要來刨根問底,問的問題也千篇一律——
“我最近打算買房子,應該買在哪個板塊,選擇哪個小區?”
這個問題已經快把我問到抓狂了,於是我開始統一口徑:老家買房,就買配套最好、地段最中、價格最貴的。
其實這個回答倒不是敷衍,五線小城本來就是扁平化,價格拉不開多少差異,大家以為的便宜,其實要犧牲地段、犧牲品質。
單價兩三千的差異,首付也就差個幾萬塊,為什麼不買最好的那個。
起碼住的舒服。
沒錯,住的舒服。
五線小城正在肉眼可見的加速衰竭,在有投資經驗的人眼中,這裡幾乎沒有什麼投資價值。
你只有在過年期間,才可以在街上看到很多很多的年輕人。
甚至停車場裡,超過7成都是掛的外地車牌。
2
經過前些年的棚改貨幣化安置、低首付低利率去庫存,過去我的家鄉也完成了房價翻番。
那些曾經破舊的街區,正在以不可思議地速度被改造崛起。
更神奇的是,房價在用更快的速度在野蠻生長,單價一萬以下的還真不多了。
大城市見過世面的你,一開始覺得挺便宜。可是環顧四周後,你才發現小地方的房價其實更貴。
房子周圍沒有靠譜的醫院,優質的學校,更要命的是,這裡的房子只有居住價值,幾乎沒有二手市場,沒有流動性,更談不上投資了。
中介在這裡幾乎不做二手市場,做二手是要餓死的,他們能活下來就是幫售樓處導導客戶,賺賺佣金。
再仔細想想,一萬的單價,其實往上夠一夠可以在更優質的城市買到房子,比如人口千萬的重慶、長沙的房價也就過萬。
中部的省會鄭州合肥,一萬多的房子也能抓到大把。
而很多小城就是靠不斷的複製資源、不斷的攤大餅發展,來吸引人們買房。
套路千篇一律,醫院學校政府部門遷到一個板塊,然後半賣半送拉來一個開發商做商業體,最後批次化賣地賣房,這個板塊起來之後,再把資源轉移,複製下一個板塊。
最後你扭頭一看,整個城市到處都是大把的新房子,但人口在流出,城鎮人口也都不缺房子。
不用懷疑,從投資升值角度,小城市的樓市在未來很多年內沒有前途。
3
我最近在勸身邊的年輕人,有機會去更大更好的城市買房,哪怕再多借一點首付,哪怕再多辛苦一點。
五線小城裡,遊戲規則是被制定好的,你沒有反抗的實力。最頭部的那批人,都是層層鏈條捆綁在一起,關係社會、財富傳承……
靠勤勞在老家,可能只有溫飽,很難掀桌子逆襲。
但我最近聽到一個不一樣的觀點,是我的表哥對於老家房子的看法:
現在老家小城也不一樣了,必須買房才能上學,和我們過去大不一樣,靠考試靠分數來擇校的機會幾乎沒了。
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被趕到城裡買房,沒有辦法,他們的孩子也要上學。
這可能是這幾年老家房子上漲的唯一理由。
還有,在外奮鬥的遊子,多數都會選擇回家買房。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案例,手握幾十萬可以在江浙地級市買到房子,但為了面子還是買在了老家。
一問理由竟然是,在外面買房子老家人看不到,但買在老家親戚朋友都會知道,這是光彩,也是奮鬥的成功見證。
買在老家,父母也能改善住的開心,買在老家,也是自己從小到大的情感寄託。
這個理由一說,我瞬間啞口無言。
是啊,人總是感情動物,需要有情感放置的寄託地,從這個角度看老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現在我的家鄉,很多新房專案也知道這個痛點,所以故事講的也足夠漂亮——巨大的橫幅,鮮紅的大字寫著「榮歸故里,返鄉置業」。
包括現在很多的一線城市,也在變相的讓年輕人返鄉,一線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工作壓力壓的他們喘不過氣。
有機會回家,其實未嘗不是個好選擇。
4
有時候想想,人這一輩子,也就是匆匆幾十年。
每種活法都是生活,只是看你習不習慣、喜不喜歡。
在大城市裡習慣高速節奏的你,在老家享受起了慢生活。可是很快你竟然開始不適應慢,京東快遞也要兩三天,再也沒有隔日到。
餓了麼、大眾點評上這些似曾相識,但又寨氣濃濃的名字,實在按不下那個提交鍵。
你也懷念起大城市裡呆板生硬的流程規定。在老家,看病進醫院需要找關係插隊、辦事情也要找關係,看似靈活的關係社會,其實是在增加無盡的沉沒成本。
你身上的家鄉氣息已經一點一點剝落,不知不覺中異鄉的人情世故,已經對你完成價值觀的改造。那些家鄉的理所當然,讓你覺得不以為然。
當你呆久了,習慣了,或者這些既定規則對你沒有影響,大可選擇回到老家。
但是年輕人返鄉,儘量不要在別人的規則裡帶著鐐銬跳舞。
用一些老家沒有,但一線普遍的商業機會,找到一個視窗,小成本的創業。用更超前的思維,降維打擊,總能帶來一些機會。
這是你和長久待在老家人的差異,也是唯一的機會。
5
吐槽也好,抱怨也罷。
我們對家鄉,抑或期盼,抑或失望,歸根到底源於我們深深地熱愛。我們在大城市裡住進各種各樣的房子裡,有買的,也有租的,但那不是家。只有從小長大的地方才稱得上是家。
我們這輩子,住所終究會越來越多,家永遠只有一個。你在家裡,看到自己小時候那些舊時的面貌,瞬間的開心快樂會充足你內心的能量。
物質匱乏的年代裡,那些陳年往事,留住你堅強的瞬間。戀舊,不是囿於沉淪,而是是要追憶過去的快樂,刻下曾經的不足,銘記失去的遺憾。用家鄉的歸屬感作為挑戰未知世界的勇氣,用缺失感和飢餓感,奮戰新目標。
但是,我唯一希望的是,千萬不要在老家,和認知不在一個頻道的人產生爭吵。
用爭論、認知獲得的單方面勝利,沒有意義。埋著頭做好自己,用結果來證明是唯一的選擇。
比如我,走進自己家或者親戚家的家門後,你會發現大家的認知存在不少的偏差。比如,你和沒買過大城市房子的人說房價,和沒有炒過股的人說K線,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這一剎那,我們才猛然間意識到,時代的烙印重重地打在每個人身上。你和家鄉人的思維間的是有差距的,誇張點說,已經形成思維階級的偏差。
6
前些天我和家人聊天,把相機鏡頭推到老媽身上的時候,我問,你有什麼新年願望麼。
她沒有說出任何一款包包、衣服或者化妝品,而是語重心長的說:我們快老了,早點讓我抱個孫子。
我一愣,顯然這就是她的情感寄託。
所以,我們有時候一邊在懷念家鄉,一邊又想要逃離家鄉。
也許有機會,我也要在老家再買一套房,希望也能讓她暫時安放一些情感。
我依舊熱愛我的家鄉,即使這裡有再多的不堪,但卻是我出發的起點,藏著我所有的遺憾、成就、快樂、淚水。
但外面有更大的一片天空等著我們去探索,也許老了之後,才能回來安放情感。
有時候想想,社會就像一個轟鳴運轉的機器,拉扯著我們一直往前。
我們好不容易有了片刻喘息,回回頭看看過去,也許會輕鬆,也許會不甘,但是我們已經沒法再走回頭路。
最後,在這個返鄉的節點,我想聽一點你對老家買房的看法。
以上為正文,來自楚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