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好不容易盼來了春節假期,正好有足夠多的時間和家人,朋友一起聚聚,在餐桌上,一個平日裡不怎麼愛說話的朋友藉著酒勁兒向著一桌子人訴起了苦。

滿腹苦水

他們家兄弟2人,他是老二,他爸爸平時總是看他不順眼,對他做的事情總要多說兩句,說不上幾個回合就要吵架,最後總是不歡而散,讓人很意外的是,他的哥哥卻和他爸相處得很好,他哥做啥他爸都支援,平時也是有說有笑,這讓他非常不理解,同樣的父母,同樣的家庭環境,同樣的性別和差不多的生理年紀,為啥和爸爸相處時的狀態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呢?

父母孩子關係出現間隙

相信很多家庭都有類似的問題,有時我們總會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自己生長的家庭環境,為啥別人有個有錢的爹,可以拼爹,但是我卻只有一個窮的爹,還總是受氣呢?

其實我想說,人的出生環境只是一方面的因素,自我性格的養成不光是受父母,家庭環境的影響,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我們自己對待父母,對待生長環境的態度同樣在不斷地塑造著我們自身的性格。

人類的性格

我們熟知的大五人格,即開放性,責任心,外傾性,宜人性,神經質性,這些在我們童年時期就已經在慢慢地形成了,比如,如果父母在我們小時候給予了我們更多的溫暖,對我們的迴應是及時的,我們就會很自然地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可信賴的,長大以後,我們性格中的宜人性和責任心就會佔比多一些,如果小時候父母對我們施予了過多的壓力,對我們的迴應也不理不睬,那麼長大以後性格中的責任心就會減少,而負面的神經質性就會增加,因為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就認為這個世界是非常不安全的,父母無法給自己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

孕婦

當我們從一顆受精卵開始逐漸長成一個個體時,我們就開始影響自己的父母了,對於母親來說,她的體內開始分泌一種激素,這種激素會讓母親更加愛護肚子裡的寶寶,對於肚子裡的寶寶的需求非常敏感,同樣,父親也會改變,變得更加有責任心,就好比一個平時看著還像一個孩子的人,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時,好像突然之間就長大了一樣。這就是還未懂事的我們對父母造成的影響。

X染色體

人的性格從基因上講會有內外向之分,這似乎是骨子裡決定的,這種天生的個體化差異也決定了父母和我們相處的態度,而且形成的是一種正向的反饋機制,父母認為孩子內向,以內向的相處方式和孩子相處,那麼孩子將會在內向性格的迴圈中成長,反之亦然。

有了上面的這些內在的原因,我們究竟該如何和父母更好地相處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稍微改變一下相處溝通的方式。

固執倔強

由於在我們的印象裡,我們始終感覺父母需要照顧孩子的一方,所以在面對有分歧的問題時,我們的潛意識裡就是自己啥也不做,父母要透過改變來照顧我們的想法。這種從小養成的固定思維是正常的,但是很多時候卻是沒用的,因為每個成年人都有維護自身權威性的需求,但是作為孩子的我們卻可以適當地改變一下,比如,父母總是催適齡未婚的孩子結婚,他們每次都會說出一大堆理由來說服你,有的父母甚至以找不到物件不要見他們為理由,如果我們每次都是故作敷衍或是隻是一句暫時不結婚,那麼這個結婚的問題將會是一個無限的迴圈,最後問題不旦沒解決,搞不好還會搞得彼此心情不快,我們可以嘗試著和父母靜坐下來,表示自己很理解他們的想法,但是自己目前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適合結婚,並且承諾一旦事情結束就會開始找物件。我想透過這樣的溝通以後,大多數父母都會理解的。親

和睦的親子關係

總結:原生家庭對於我們的成長肯定是有影響的,但是這種影響不是絕對的,貧窮的家庭環境不代表以後自己會貧窮,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生活,那麼你以後的人生大機率是積極的,如果生在貧窮,還報以消極的處世態度,那麼以後的人生大概就是消極的。父母是原生家庭裡最關鍵是角色,無論父母以何種態度對待我們,我們始終要報之以積極,善於引導,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是父母的孩子,父母有時也可能像我們的孩子。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李玫瑾說:性格比能力更能決定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