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春節第三天,我媽終於和我“例行”吵了一架,起因就是我回到成都工作快兩年了,還一直沒有去重新辦理社保卡。說心裡話,我媽不提這個,我從來沒覺得這算個事,但我媽提到我拖了這麼久還沒去辦卡,就炸了鍋了,在她眼裡,這就是我辦事拖拉,生活懶散,不主動、不積極的鐵證,然後就開始和我幹仗了。

我猜大家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景,舉個例子,回家在沙發上坐著,老媽就會說你都胖成什麼樣子了,還不起來運動一下;拿著手機剛準備玩個遊戲,老媽就會說你整天就知道玩遊戲,能玩出個什麼好結果.....看到這兒,你是不是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啦。

我發現,好多時候父母和我們爭吵的都是一些我們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一雙襪子、一個茶杯等等,在我們眼中,它就只是一雙襪子、一個茶杯,可在父母眼中,他們往往就透過這一個小物件看到了我們的壞習慣,他們會聯想到你做錯的某件事情,或是你成長路上犯下的某次錯誤,然後你發現一個小小的事情,就牽扯出了很多陳年舊事。

細想一下這裡面的思維路徑,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父母往往是你的監督者。

小的時候,父母監督你的生活、學習、娛樂,當我們長大了,父母還是習慣性會扮演起監督者的角色,尤其當你沒有和父母一起生活時,他們更習慣用一件小事,去揣測你平時生活裡的細節。如果你工作生活都比較順利,那可能父母還會少一些“以小見大”的揣測,但如果你遇到了一些生活的不如意,那麼一件小事,可能就會變成一次導火索了。

不管怎麼吵,我相信大部分的家庭都是早上吵吵,晚上就又和好了。父母是真的出自於對子女的擔心,而子女們多理解多理解,大家就又和和美美了。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