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過年回家和老朋友聚會,大家已經從當年高中一起埋頭做題不問風花雪月的少男少女,漸漸踏上了奔三的道路。如今聚會聊天的主題也從大學的績點、戀愛變成了工作和買房結婚。聽了眾多好友的愛情故事,我發現一個規律,大家在原生家庭成長的過程中缺少什麼,就會試圖在親密關係中得到什麼為了彌補童年的缺失,我們需要用成年以後的漫長人生的親密關係去填補年幼的遺憾。他們在別人眼中可能並不是一段關係中最重要的東西,但是在當事人心裡,卻被看的無比重要,甚至可以重要到可以放棄其他也很重要的東西。所以他們可能作出旁人無法理解的選擇。

朋友A:她從初中就離家在外上學,與父母關係並沒有很親密,最近她和男朋友談了七八年終於領證。堅持長時間的異地戀對於一個女生而言是很辛苦的,大學畢業讀研究生,研究生畢業開始工作,這兩個時間節點,他們都沒能順利在一個城市開始生活。男生在我們這些朋友看來控制慾太強,經常透過影片查崗,這種控制慾甚至蔓延到了他們買房結婚這件事上。看她大學時候經常在電話裡被男朋友氣哭,我不只一次的問過她,到底是什麼讓她堅持了這麼久。她說了一句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我從小就很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我對他的感情已經成為了親人的感情,是他陪我走過這麼多年的時光。”

朋友B:她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傳統家庭中。從小到大,她學習名列前茅,她乖巧懂事,她甚至都去了中國最好的大學,但就是因為性別女,她很難聽到一句長輩的誇獎,得到的寵愛遠不如家中各位表哥表弟的萬分之一。如今到了家裡人認為要結婚的時候,她因為還沒有男朋友被媽媽說“你讓我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在與異性接觸時,很難主動去聊天或者提出約會,她總認為如果主動的話就會打擾別人。她對自己的外貌也很自卑,明明五官很深邃,身材很纖瘦,她卻經常嫌棄自己一米六多身高太低,面板黑。面對普普通通的男生她都認為自己是個辣雞高攀不起,很多時候甚至都沒見面就已經認定男生是不會喜歡自己的。雖然她列舉了種種自己的擇偶標準,身高體重面板,但我覺得她最在意的是男生是不是很主動的聯絡她,縱然自己表現高冷,但也能夠很熱切的追逐她,能夠讓她真切的感覺到自己是被喜歡的。

朋友C:她原生家庭中爸媽關係比較和諧,但爸媽節省的生活習慣讓她覺得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上學時候看到我們穿的運動鞋,用的筆記本,都很羨慕,但她很懂事也沒有和家長伸手要。在大學談戀愛以後,她經常會和我們講自己在什麼節日收到了對方價值多少錢的禮物,認為這是表現愛的一種方式。工作以後,她至今沒有一個穩定的伴侶。她往往感情開始的會很快,還沒有看清一個人的時候,會因為別人請她吃了什麼,送了她什麼,而認為這個人是符合她的標準,是愛她的。她的收入其實已經超過大多數的同齡人了,自己基本想買什麼都可以。但在談戀愛過程中,如果某一個節日沒有收到心儀的禮物,她會和我們吐槽男生心裡沒有她,與男票大吵一架以後得到了禮物,就又和好如初。但往往草率的開始意味著匆匆的收尾。隨著相處的時間邊長,她會發現另一方在性格脾氣方面很不合適,就會迅速的結束感情,為了度過空窗期再迅速的進入下一段關係。

看了上面三個朋友的故事,真的不難發現,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那些“求而未得”的慾望,雖然當年仍是小孩子的我們,會因為爸媽的壓力等各種原因壓抑自己的慾望,但這些渴求終究會在我們進入親密關係的時候展現出來。

A的伴侶雖然控制慾強小心眼,但她更在意的是來自家人的持久穩定的關係。B因為重男輕女的家庭環境,自卑的種子已經在心裡種下,所以她會因為男生優秀而拒絕別人,更在意男生夠不夠主動,是不是表現出足夠喜歡她。而C因為小時候物質慾望被壓抑,所以在關係中更在乎對方能給她花多少錢

他們的選擇,在旁人眼裡看來,並不是最優的決定,情感終究戰勝了理智。那個人也許並沒有在各個方面都是最合適的,卻滿足了他們的核心訴求。沒有一個萬能的愛情公式可以概括每個人的情感選擇。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些童年沒有被滿足的慾望,是我們的軟肋。如果我們能夠分析和反思過往的感情經歷,去認真的和自己對話,也許能夠發現隱藏在一位位千奇百怪的前任身後的,我們內心最深刻的需求透過親密關係來解決這個問題一定是健康的嗎?我持懷疑態度。我們可能會因為這個問題而忽視了健康的親密關係中更為重要的東西,甚至可以忍耐冷暴力、家暴、PUA。而這些,卻可以成為傷害自己的另一把鋒利的匕首。

成長的缺失已經是客觀事實,我們無法改變。但如果能夠客觀的認識到這一點,也許可以幫助我們解釋過去錯誤的選擇背後的根本的原因。在我們面對新的選擇的時候,能夠不完全依靠“直覺”作出選擇,剔除掉“童年的遺憾"以後,客觀的以第三人的視角去分析其他重要因素的利弊。

只有這樣,才是把過去的傷口,變成如今保護自己的武器。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有哪些不想談戀愛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