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那天早上,凌晨五點我便醒來了,算算時差,國內剛好中午十二點,正是舉國歡慶,萬家團圓的時刻。
於是我開啟手機,劃拉了娘婆二家的親人群。果然,兩家親人群裡都曬出了喜氣祥和、熱氣騰騰的團圓飯。
孃家三個哥哥,除了二哥遠嫁的女兒和小哥遠在廣西的女兒,四世同堂仍有十五人。
而坐在爸爸身邊、年屆花甲滿頭白髮的堂哥,自大伯大媽、堂嫂去世以後,每年春節當他如倦歸的候鳥,返回故鄉過春節的時候,我父母的家就成了他歇息疲憊、找尋溫暖的地方。
我父母憐他孤苦無依,不僅僅是大年三十的團圓飯,而是在他離開故鄉,飛回南方之前的所有日子裡,一日三餐都讓他在家裡吃。
從堂哥的身上,讓我再一次深刻地體會到:“父母在,人生尚有歸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的悵惘。
因為父母健在,每年的春節,我們做兒女的,無論身在何處,無論路途多遠,無論車多擁擠,無論人多疲乏,總是滿懷期待地如倦飛的鳥兒,撲稜著翅膀,朝著有父母的家飛奔而歸。
這麼多年以來,除了哥哥們喬遷新居的第一年在他們家吃年飯以外,基本來說都是在父母家裡團聚的。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過年,無非講究過的是親情、是孝順、是父母盼了三百六十五天的團圓。
婆家兩兄弟,除了大哥的女兒和我沒有回來之外,四世同堂也有十一人。
結婚二十年來,除了喬遷新居和兒子週歲那年以外,我們全家也是每年都回去和公婆及大哥一家一起吃團年飯的。
那兩個我們一小家沒有回去吃團圓飯的日子,從不貪杯的公公喝得酩酊大醉。大嫂的兒子打電話給我說:“你們沒有回來吃年飯,爺爺心裡難受,喝醉了!”
從那以後,無論颳風還是下雨,我們再也沒有缼席過和公婆一起吃年飯的時候。
因為我們都深深懂得,和親人的相聚,每天都是在做減法。我們自以為的來日方長,不知道哪一天就已緣盡。
所以,能夠珍惜的時候,還是用盡全力去珍惜吧!
我忍住奪眶而出的眼淚,強笑著說:“馬上就回來了。”
婆婆非要我看我的照片,我只好發了一張美顏過的照片給她。歲月不曾善待我,我亦不想讓自己的滄桑與憔悴讓她老人家擔心,儘管美顏過的我依然瘦削,但是至少不那麼滄桑。
婆婆說我太瘦了,一定是在外面受苦了。其實除了對他們的牽掛與歉疚,在外的我是比較喜歡這樣自由自在又安靜淡然的生活方式的。
只是,這樣的日子馬上就要結束了。
那些浸染了凡塵煙火的日子,才是我必須面對而且必須繼續過下去的。放下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安身立命才是我應該擁有的生活。
因為我的心,依然是眷戀有父母親人的家,依然是貪婪有濃濃親情的陪伴。
山高水長,一眼望不到邊的思念,曾刺痛了多少個日思夜想的我;
天遙地遠,魂牽夢繞的家,曾讓我在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晚淚溼枕巾。
看著這兩大家人其樂融融的團圓飯,在遙遠的異國他鄉,我快樂著他們的快樂,幸福著他們的幸福。
父母公婆康健,讓兩家的年充滿幸福的儀式感。
這樣的幸福,我希望是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