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裡享受著春節假期?受疫情影響,很多朋友無法在春節返鄉。你有多久沒回家鄉?記憶中最讓你懷念的是家鄉的味道,還是家鄉的年味?鄉愁總是這樣忽遠忽近,漂浮於山巒,瀰漫在半空,滲透在味蕾,總是在最熱鬧繁華時,揪起一番惆悵來。
為了趕上年夜飯,三口人不得不步行穿過村屯田野,皚皚大雪中,一家三口艱難地行進著。夜幕漸黑,雪小了一些,丈夫抱著孩子,一邊攙扶著妻子,遠遠看著鄉間小路上有兩個熟悉的身影,弓著身子正在剷雪,丈夫認出正是自己的父母,眼含淚水,大聲喊著:“媽”。此時二老才肯抬起頭,放下鐵鍬。原來父母擔心孩子路上難行,頂著零下幾十度的低溫,年邁的父母剷雪3公里。
你有多少年沒回過家鄉了?我大學畢業後在省會城市工作,那個承載了我兒時記憶的小縣城,我已經三年沒有回去過了。那裡還有我的親人和幼時的玩伴,還有坑坑窪窪的道路、高低錯落的院牆,無論何時閉上眼,我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有人說哪裡有爸媽哪裡就有家,我也把父母都接到了身邊,可對於他們來說,生養他們的地方才是家。
家鄉的味道“鄉”字原是做“饗”寫,本義是相對飲食,泛指聚餐,可見古往今來,家鄉都與圍在一起吃飯離不開。當被問起你最想念家鄉的什麼?許多人會脫口而出幾道家鄉的美食,“胡辣湯”“熱乾麵”“口味蝦”,說著不禁流露出意猶未盡的表情。
江蘇淮安的95後消防員夏鵬程5年沒回家過年,近日指導員聯絡其家人寄來“年夜飯”,收到後偷偷拿到食堂加熱,並端到隊友面前。夏鵬程剛吃一口就說“有我家那味兒”,得知是媽媽親手做的,瞬間流淚。
這種味覺記憶彷彿終身難忘,因為味覺記憶不僅是氣味、味道,還混雜了更多的情感記憶,所以有哪個美食,是讓你只是聞到,有家那味兒了嗎?
家鄉的語言單位有兩位山東人,老韓大哥已經離開家鄉二十多年,小薛三年前奔赴異鄉隻身投奔男友,兩人都不約而同地認為,說著與常人無異的標準普通話。小薛剛來單位的時候,與老韓他鄉遇故知,雖也不在同一個城市,但依舊有說不完的話題,兩個人就經常說著說著,周圍就慢慢安靜下來,二人因此停住,在看到周圍人劇集的目光。原來說到興處,二人說起了家鄉話,這才鬨堂大笑。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的這首《回鄉偶書》此時再讀,又是另一番心境了。鄉愁亦是鄉音,有時被我們埋沒在生活最底,卻在千百種口音中最易辨別,如此敏感。我們能透過不斷地練習分清平翹舌音、前後鼻音,在不同語言中熟練切換,卻經常被鄉音開啟故土的記憶。
家鄉的景色烏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譽。當代著名文學大師、畫家木心便出生在烏鎮。今年爆火的詩歌作品《從前慢》便是出自木心。雖少小離家,中年遊學,卻在暮年回鄉,終葬於此。可以說烏鎮說木心先生生命的起點,也是生命的終點。
《從前慢》
木心
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木心先生去世的前一年,由陳向宏、陳丹青等發起建造的,紀念和展示木心先生畢生心血和美學遺產的木心美術館也即將完成。木心先生臨終臥床期間,看了美術館設計方案後,喃喃地說到“風啊、水啊、一頂橋”,這是木心美術館最形象最高度的概括,也是先生記憶中家鄉的地標。
我的家鄉在黑龍江一個小縣城,那裡冬日白雪紛飛,夏日草木繁盛,到現在我走過許多城市,覺得那裡實在無“景色”可言,可我依舊覺得它很美,美得可愛,美得內在。
家鄉的明天多數離開家鄉的遊子都去大城市發展,這是經濟和人口集聚於少數發展條件好的地區的趨勢,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規模經濟的具體體現。但人口和經濟向少數地區的集聚,常常引起人們對於欠發達地區如何發展的擔憂。不少小城市都出現了人口外流、經濟衰退,呈現“空城”的情況。實際上,隨著經濟發展水平逐漸提高,地區之間的人均GDP差距將經歷先上升再下降的過程,欠發達地區隨著人口自由流動,人均GDP差距縮小,人均資源佔有量提升,農業實現規模經營,能夠專業化地從事農業、旅遊等產業。
當前,中國的地區間差距雖然較大,但已出現下降的趨勢。隨著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強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投資,增強土地和住房管理的靈活性,最佳化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供給等措施,城鄉會從集聚中走向平衡,在發展中營造平衡。
截至2019年,全國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達到850萬人,在鄉創業創新人員達3100萬人。據測算,平均每個雙創主體能帶動6名農民就業,他們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結 語說到這裡,腦海中不停有個聲音在低聲唱誦余光中的那首《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如今郵票被車票代替,我們總能找到和家人團聚的辦法。而鄉愁不止是父母親情,是對家鄉的感情和思念,是對家鄉的眷戀和回憶,是一種永恆的情感。
就把這一抹鄉愁留在那片土地上,儘管它那麼質樸、那麼重要,承載了那麼多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