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一系列的隨機事件構成的,既然是隨機事件,就沒人能保證這些事情全部是好事,也同樣沒人能保證全部是壞事。
生活不會因為你是億萬富翁或者英俊瀟灑而對你額外垂青,也不會因為你身無分文或者奇醜無比而對你不屑一顧。
生活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好與壞全在於當事人的心態和眼界。
對於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如果生活中發生了好事,就可以欣然接受。如果生活不盡人意,則會怨天尤人,想辦法逃避目前的現狀,甚至被現狀擊垮。我認為這種人是沒有任何生活智慧可言的。
儘管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的,但是正如老祖宗講的一樣:命裡有時終須有。有些事情是我們必然會遇到,必然會經歷的,因此逃避是毫無意義的。
羅曼羅蘭說: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對我而言,我更喜歡把這句話理解為:有一種境界,叫做接受生活給予的一切。認清生活的真相需要很大的勇氣,能在認清之後能夠依然熱愛生活是一種做人的境界。
擁有這種境界的人,可以被稱之為哲學家。然而,生活中擁有這種境界的人並不多,即使有的話,也會被大家認為是愚蠢,而不是有境界。
因為在常人看來,沒有人可以做到對生活中的苦難全盤接受,而沒有一點抱怨。
因此《理想國》中才說:“真正的哲人必然無用於實存的城邦”。
對於生活給予的一切,不論好的還是壞的,都可以用平淡的心態照單全收是一種難得的境界。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這個世界上,每秒鐘都有各種各樣的苦難降臨在不同的人身上。面對這些困難,有些人選擇屈服,成為苦難的奴隸。
有些人則選擇接受苦難,讓苦難成為自己人生路上的催化劑,讓苦難幫助自己實現人生的價值。譬如殘疾歌手陳州,盲人作家海倫凱勒和演說家尼克胡澤等等。
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在生活中必須經歷什麼,或者不必經歷什麼。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生活給我們發牌之後,我們要想辦法把這副牌打好。
當然,打好這副牌的前提就是接受手裡的牌,並且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道德經》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聖人處世,之所以能夠做到泰然處之,就是因為他明白生活中所有事物都是成對出現的,並且兩者之間並無明顯的分界線。
因此,在聖人看來,所謂困難和美好其實是同出而異名的,最好的東西和最壞的東西在聖人的眼中並無明顯的區別。也正是因為沒有分別,聖人才可做到接受一切而心不變。
生活中有很多人嘴上說著自己心態不錯,能夠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但是他們的內心其實是做不到的。這種心口不一的做法其實都是表面功夫,自欺欺人而已。
前面講到,能夠做到接受生活給予的一切是一種境界。想要達到這種境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到的。
我認為,如果想要達到這種境界,有兩個條件是缺一不可的。第一就是足夠多的生活閱歷,第二就是對生活足夠深刻的思考。
如果只有閱歷,而沒有思考,就會變得愚昧。如果只有思考,而沒有閱歷,則就是紙上談兵,無法長久。
人生的美好之處就在於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正如《阿甘正傳》說的: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秒會得到什麼。生活中每一次未知數的出現,都是一次造就嶄新的自己的機會。
我們唯一需要做的,便是接受一切,利用一切,實現自我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