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人生活在世上,身邊離不開親人的陪伴,除了父母無私的愛之外,人們最嚮往的是男女之間的愛情,年輕人期待與心中的另一半相遇相知,白頭偕老。可是有的人愛情來得很容易,剛想談物件,愛情就如期而至,過上了令人羨慕的幸福生活;而有很多單身男女,盼愛情是望眼欲穿,在尋愛的道路上步履艱辛,以至於懷疑此生是否與愛無緣。

現在大齡單身男女的數量不見減少,特別在大城市還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年輕人三十多歲遲遲不結婚,成為家裡老輩人的一個心病。在古代年輕人到婚配年齡不結婚,被認為是不孝。在父母做主,媒妁之言的年代,成全了很多好的婚姻,也拆散了很多好姻緣。愛情是年輕人可望不可求的奢侈,婚姻的好與壞完全是靠運氣,所以不論娶媳婦還是嫁女兒,百姓常說“攤上啥樣的人都得受著”,因為這是命!

現在時代不同了,年輕人都想自由戀愛,遇不到真愛,不能湊合一輩子。兩個人相愛不是無緣無故的,人們越來越相信緣分,有一部電視劇“命中註定我愛你”,就是男女奇妙緣分的故事,你命運中的伴侶,說不定在哪個時間,哪個地方,就突然和你不期而遇,該來的愛情不會缺席,只是和你開個玩笑遲到一點而已,所以要有耐心和毅力。

如果說男女愛情和生物學有關聯,你相信嗎?愛情到底是什麼?作者理查德-道金斯撰寫的《自私的基因》,從根本上闡述了人類愛情的緣分,作者理查德-道金斯,從全新的角度告訴我們,人類其實是基因的容器,所謂愛情只是基因的障眼法,目的就是為了結合,產生下一代。

基因存在相似共進性和互補共進性,比如我們經常說一對情侶很般配,從相貌上和性格上,都是那麼的和諧完美,老百姓講是“天生的一對”,這就是相似共進性;而老夫少妻,從外貌上看很不搭,多數是男子年長,在社會上有一定社會地位,有財產有資源,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更漂亮更健康,妻子年輕貌美,想要讓未來的孩子有個舒適的環境和資源,這就是基因的互補共進性。這兩種基因的“相似和互補”共進性,都能讓婚姻很幸福。

我們在尋找伴侶時,從來沒有想過基因和愛情有關,那麼基因是怎麼驅使我們尋找人生的伴侶呢?學者給出了“力比多”的概念,即人類“欲力”,現代研究認為“力比多”有可能存在於人類的基因中,所以人們會調動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全部感官,去檢驗異性和自己是否具有相同的基因。有的女子傾向於尋找和她父親相類似基因的伴侶,而不相同的基因的男人,身上的氣味讓她們很不舒服。

有位生物博士說,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我們的另一半,其實是在尋找有利於我們生存的那個人,尋找適合自己基因的那個人。你以為愛上另一個人,其實是男女之間自私的基因操控下的結果,一切都是基因傳續的“詭計”。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愛上一個人,自己的心思能被讀懂,在別人的眼中,透過愛情認知了自己的存在,找到靈魂的伴侶,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和真正的快樂。理查德-道金斯告訴我們,人類除了基因以外,還擁有世界上任何動物都不曾擁有的東西—彌母。彌母是一種文化的遺傳因子,它不會受到基因的干涉,當伴侶遭遇不測時,彌母散發出母性的光輝,更加貼心呵護照顧愛人,不離不棄。

有的動物生育之後雄性不盡養育任務,人類在文化的影響下,父母對孩子都有相同無私的付出,這是彌母透過人類的大腦,進行復制傳播,就猶如基因複製傳播一樣,讓人類擁有了人性,擁有了母愛。所以人類是高階生物,是既有肉身也有靈魂的生物。

查德-道金斯教授說,我們是作為基因機器而被建造的,但我們又是作為彌母機器而被培養的。所以我們應該清楚,愛情不是偶然的,它是基因和心理行為共生的結果,我們被完全利我的自私驅動,去尋找愛情,但愛情反過來又會促使我們雙方去無私的奉獻。就像人們常說的,兩個人能相親相愛,是“命中註定我愛你”。

不論你是否理解婚姻和基因的關係,但請你相信你的直覺,你的基因,你的靈魂,你的彌母,這三個因素都在暗中助你一臂之力,幫助你選擇世上最適合你的伴侶,愛的基因密碼你能找到嗎?愛情原來是如此的玄妙。

每個人都有愛和被愛的權利,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對愛和愛情深有感觸,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寫道:愛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所以,我愛你,與你無關。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日子久感情就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