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我的記憶裡,奶奶一直就是一個身材矮小的小腳老太太。其實,在我開始記事的時候,奶奶還不到六十歲。但直到她七十四歲去世,這十幾年的時光裡,她的形象彷彿就沒怎麼變過。

奶奶個子不高,年老時也就是一米五,年輕時也超不過一米五五。她穿一身中式褲褂,頭戴一頂平絨圓帽,左衣襟上還掛著一條淺藍色的手絹,總是打扮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樣子。奶奶圓臉兒,小眼兒,嘴巴憋憋的,皺紋淺淺的,給人的印象是開朗而慈祥的。

奶奶比爺爺大三歲,好像幾十年家裡都是奶奶做主。爺爺一進門,只要看不見奶奶,第一句話總是問你娘或你奶奶呢,可見爺爺對奶奶的依戀程度。

奶奶性格開朗直爽,寬厚待人,和家人、親戚、鄰里都相處得很好。她好像略懂一點兒醫理,比如有人“害眼”了,她會用火燒過的大針在來人的耳朵上扎一紮,擠出幾滴血,病很快就好了;還有“落枕”了,她會用擀麵杖在病人的脖子上擀一擀,就可以舒筋活血,病不藥而癒;小孩兒不小心受了刀傷,她用新鮮的柳樹枝、楊樹枝熬的水來煮雞蛋,吃蛋喝水,能消炎止疼,促進傷口癒合。這些事都是我親眼見過或親自體驗過的,確實有著神奇的效果。

我父母結婚後就分家另過了,爺爺、奶奶、二叔、三叔和小姑他們五口一起過。奶奶一般不下地幹活,就在家操持家務,無外乎做飯洗碗,餵雞餵豬,紡線織布,做鞋做襪……大集體年代,我們那裡實行“人七勞三”的分配政策,即七成按照人口,三成按照工分來分配糧棉油等生活物資,奶奶家勞力多,掙得工分就多,能多分點兒糧食,但後來生產隊裡不按工分多發糧食了,只是先給記在賬上,那時一個工只有一毛二分錢,到八十年代初開始包地時,隊裡累計欠他們三百多塊錢,但最後也沒兌現,不了了之了!

後來二叔、三叔相繼結婚,都分家另過了,爺爺奶奶就自己起火做飯,我們三家每年給他倆幾百斤小麥、玉米以及其他五穀雜糧什麼的,好像也給點兒零花錢,具體多少就記不清了!雖然算不上富裕,但我們一家子有老有少,和睦相處,在村裡名聲好著呢!

奶奶是七十四歲去世的。她本來就有肺心病,後來病情越來越重,身體也變得極為虛弱,住院時血壓降到很低了,奶奶還和家人說:血壓低就低唄,咱不要它了。當時我已經上班了,聽說奶奶病重,就請假回家看她,還買了她愛吃的糖果,以後奶奶就漸漸米水不進,不到幾天就去世了!

奶奶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婦女,一生也沒出過遠門,一輩子圍著鍋臺轉,也沒有多少有趣的故事可以回憶和描述,但她秉承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為丈夫兒女默默奉獻了一生。她是普通的,但更是偉大的,值得我們子孫後代永遠懷念和敬仰!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當代的婚姻觀念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