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做好晚飯時,我正準備吃飯,忽然接到同學也是發小的電話,邀至她家中吃飯,同學在武漢經商平時很少回家,基本上是春節期間回家過年,正好同學母親前天六十大壽就在孃家多待幾天,我接到電話時,心裡還覺得有點不太好意思,但聽到她言及村裡一位青年才俊也在,我即刻放下筷子趕了過去。
我去同學家走路也就一二分鐘的時間,他們正談天說地的聊著,氣氛很是融洽。同學夫妻倆見我到了,非常熱情的拿好碗筷酒水,餐桌上大大小小的盤裡乘著雞鴨魚肉,我略顯拘束的坐著聽著他們聊天,偶爾也說著幾句,接幾句話題,發表一下自己的言論。
村裡的青年才俊是一位長期在北京做生意的人,我印象中他在北京待了應該二十年左右了吧,在村裡他算是發展的非常不錯的,平時在生活和他並沒有什麼接觸,一般也就是在家裡過年正月裡偶爾碰到,也都是微笑點頭,算是彼此打個招呼。
既然是吃飯聊天,大家也都是邊喝邊聊,大家都是在一個村莊長大,彼此多少還是有些瞭解的,村裡青年才俊的年齡也就比我大八九歲的樣子,按輩分呢我還得稱呼他為海平叔,關係上還稍微有點粘親帶故。
我發現在與同學夫妻及海平叔的聊天過程中,無論是談及生活、工作、村裡事還是社會經濟上問題,海平叔在看待問題上分析的都很透徹,無論是從點到面,還是從細節到抽象問題都是一語中的,把握事情方向的掌握力很強,不經意間突顯了其強大的社會能力與豐富的社會經驗。
思想共鳴永遠是人類心靈上重要的主旋律,聊同一個事情、同一個問題在不同角度瞭解交流才能更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認知範疇。比如談及春節期間農村一般都流行牌局,海平叔言及內心是深痛惡絕,他說自己過年春節在家從不參加牌局,也從不圍觀牌局,其所言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學壞容易學好難,既然知道這是一個消耗生命也是對工作產生消極的事,何必去呢,萬一上癮了豈不是害人害己。
以前總覺得生意人無外乎追名逐利,在我國曆史上自古就有無奸不商無商不奸的講法。今天晚上在邊吃邊聊的過程中還真的是有了些意外的收穫,海平叔在商言商時,顯現出一種鐵肩擔道義的情懷;而在事言事時,又是一種憂民濟蒼生的柔情。整個聊天過程讓人感覺很舒服,富有而又低調樸實,自律而不隨大流,謹慎而又敢作敢為。人與人之間沒有真實的交流就沒有真實的發現。
人其實都有很多共同共通的視覺,在整個談古道今家長裡短的聊天過程中,海平叔的自律自強與樸實情懷,讓我突然想到清朝重臣左宗棠的一副對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智力程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聰明等級分化,而智慧才能真正顯示一個人的情商高低。正所謂酒要和投緣的人吃,日子要和懂你的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