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篇文章中提過影響決策和判斷的直覺和偏差的部分因素,還不完全,故本文接著談決策和判斷中容易導致偏差的因素,即相關、因果、控制、突出和歸因。
一、相關關係相關就是幾個變數之間有關聯。即個體常依賴於同時發生的機率,很少關注沒發生的事。其中最常見的判斷是兩個變數是否存在相關關係。
常見的2個相關關係錯誤:一、相關錯覺,即兩個不相關的變數給人造成我們相關的錯覺,主要是因為代表性直覺和易得性直覺。
例1:守株待兔,農夫以為兔子和樹樁是相關聯的,實際上是不相關的。
例2:有些做生意的人很忌諱,當早上開門做生意時,別人只看不買,因為覺得這種行為會破壞他一天的生意。實際上,早上那個人買不買和接下來生意怎麼樣,基本沒關聯,這兩者是不相關的變數。
二、無法識別的相關: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相關視而不見,主要是因為個體缺少對兩個變數存在相關的期望。(這和選擇性知覺有關聯)
正確判斷相關關係的六個步驟1、需要了解哪些資訊是相關的
2、隨機抽取樣本
3、對觀察的物件進行分類和解釋
4、牢記分類標準,來估計符合事件和不符合事件的發生標準
5、這樣的方式必須用一種有意義的方式進行整合
6、按整合的結果來判斷是否存在相關的關係
二、因果關係兩件事存在相關關係,並不意味兩者存在因果關係。存在因果關係並不意味著存在很強的相關關係。
例1:很多廣告詞,養生文,成功學,謠言等等,明明是不相關的東西,硬是弄成相關或因果關係。
例2:“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雖然這廣告詞確實很妙,但是累了困了休息一會就好,為什麼要死撐著了?其實這兩者並不太相關聯。
例3:窮人難以翻身,表面上的原因是沒錢,實際上是稀缺。稀缺和難翻身存在很大的因果的關係,但是沒有很強的相關關係。
三、控制錯覺我們會認為對機率事件擁有比實際的更多的控制,實際上它就是一種錯覺。雖然是一種錯覺,但是對身體健康很有用。
例1:買彩票抽獎時,我們基本上會自己主動去選擇某幾張彩票去刮,實際上,選不選擇都是一樣的。
四、突出因素突出因素相比不突出因素,更容易引起因果關係,看起來更像因果關係。突出的、易得的、生動的更容易能夠產生更大的影響力。有研究表明,坐在鏡子面前,更傾向於自己更有影響力。
例1:東施效顰的故事,東施以為“捂著心口皺著眉”這個突出的因素就是原因,卻沒有發現根本原因是那不怎麼突出的因素。
例2:日本小孩每天喝牛奶,之後他們身高整體提高了不少。每天喝牛奶是突出因素,看起來就像是讓他們身高更高的原因。實際上飲食營養均衡,加強體育鍛煉這些不突出的因素才是根本原因。
怎麼正確找到相關關係?1、決策者在判斷相關關係時,沒有出現的關係往往最為關鍵
2、判斷是否存在相關關係時,應問自己,是期望還是觀察,如果是期望,相關關係可能被高估,如果是觀察,相關關係可能被低估
五、歸因錯誤:常過度將行為歸因於個性1、當事人將好的行為歸因於自己的個性,將不好的行為歸因於環境,但是看待別人則相反。 2、對於共同完成的事情,當事人會歸因於自己付出的努力更多。
例1:那些成功者,基本上都會歸因於“努力、拼搏等內在個性”,而不會歸因於“大環境好,別的人幫助等外在環境”。
例2:我們遲早了,我們基本上會歸因於“路上堵了,睡過了等外界環境”,而不會歸因於“因為自己沒有時間觀念,因為自己懶等個性因素”。
例3:如果女的是家庭主婦,在家帶小孩,搞家務,絕大部分男的會認為自己給這個家做出的貢獻更大。
例4:和同事做一件事,可是搞砸了,如果原因是因為我和同事,那麼我們基本會認為都是因為對方的錯,對方應該負有責任更大。
怎麼預防歸因錯誤呢?一、換位思考。如果我和他處在同樣的環境中,我會怎麼做呢?
二、關注其他整體。如果在同樣環境中,別的個體大多數反應都是一樣,那就不是他的個性因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