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禪宗智慧#

有這樣一些場景,我們都不陌生:4個人的寢室裡,3個人在嬉笑玩鬧,你一個人不玩兒,那就是不合群;一屋子的親戚裡,大多都已經結婚生子,你還單身,那就是格格不入;即便是吃豆腐腦,大家都吃鹹的,就你吃甜的,看上去也是水火不容。

人是社會化的動物,害怕成為異類是人之常情,於是我們往往給自己帶上面具,套上枷鎖,削尖腦袋都要成為別人。可是無形之中就失去了自我,因為我們早已忘記,“牛羊才成群,獅虎皆獨行”。

合群、從眾或許能給我們一些虛幻的安全感,但是真正脫穎而出的往往都是那些反其道而行之的人。而當我們無限度地自我同化,個性——這一人最寶貴的財富也就不復存在了。

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寫過這樣一件事:人們種樹往往早晨去看一眼,晚上又去摸一手,甚至用指甲劃破樹皮來觀察樹的死活,搖晃樹身來看根莖是否扎得結實。種樹高手郭橐駝則全然不同,他認為這種做法表面是愛護樹木,實際上卻害了樹木。

種樹需要“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種的時候小心謹慎,種完之後則要當做沒有種一樣棄置一旁,只有這樣才能保留樹的本性。這種順天致性的訣竅使得郭憷種的樹長得結實茂盛,鬱鬱蔥蔥。

蔡元培曾言,“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種樹如此,做人也是一樣,保持自身本性發展才能成就獨一無二的自己。《世說新語》裡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桓溫年輕的時候與殷浩齊名,常常想要競爭較量。

一次,桓溫問殷浩:“我們兩人相比,誰更強大?”殷浩回答他說:“我已經和自己打交道很久了,寧願做我自己!”面對他人的評判和外界的干擾時,需要的正是一種“我與我周旋久矣,寧做我”的氣概,這樣才不會隨波逐流,落於流俗。

人人都喜愛牡丹,陶淵明卻愛菊花,周敦頤則對蓮花情有獨鍾。千百年前,孟子就曾提出,“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煙火,而正是這種不同造就了精彩。

在藝術創造當中,技巧誠然重要,但通常技巧都不是最富有意義的部分,真正為藝術品注入靈魂的是技巧之外的個性——藝術家們的所思所想,那些熾熱的情感、獨到的見解。正是個性將此物與彼物區分開來,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百裡挑一,這不就是個性的意義所在嗎?

不過,個性並不是浮於表面、形式上的標新立異,而是本性的自然和精神上的獨立。一個人總是奇裝異行,倒不見得一定是個性獨特、卓爾不群,也有可能只是譁眾取寵。因此,在我們追求個性的道路上也務必不要本末倒置,如果只是把個性當做裝飾或者引人注意的資本,最終就會損耗個性本來會為人生帶來的積極力量。

“我有心燈,自照自知”,不用羨慕他人的明亮,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盞燈,那是獨特性和無限可能性的集合。擁抱差異,保持個性,我們終能點燃自己的那盞心燈。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資源匱乏時的資源整合方式:12種精神施與的策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