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在人們走親訪友和互道祝福裡溫暖行進著。這份溫暖,除了在親朋好友團圓共話人生喜樂與推杯換盞裡外,還在那一個個真金白銀所包裹的紅包裡。
在傳統新年裡,紅包即是一位不可或缺的珍貴嘉賓,它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次序,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尤其是小孩子,紅包是他們的“壓歲錢”,是他們日日夜夜的一個夢。
小時候之所以盼著過年,恐怕也是因為這紅包(壓歲錢)巨大吸引的緣故。記得那時候,大年三十吃過年夜飯後,我們便開始盼天亮,雖然沒有電視,也沒有春晚,沒有任何娛樂活動,但是,兄妹們到門外放鞭炮、圍著桌子吃瓜子花生和糖果、天南地北侃大山,只等天矇矇亮,便洗漱好,換上新衣服,首先給父母拜年,父母含笑接受我們兄妹的祝福,有時會直接遞給我們一個用紅紙包好的紅包,而很多時候,母親叫我們去枕頭下面看看。於是,我們箭也似地衝到臥室,在枕頭下面拿起紅包,懷著無比激動與興奮心情,再衝到父母面前,給他們磕頭道謝。之後,我會問哥哥們他們紅包裡有多少錢。當然每年我都比他們多,因為我是父母唯一的“掌上明珠”,隨著時代進步,從一元錢到五元。收好父母給的紅包(壓歲錢)後,初一開始,我便緊隨哥哥們一起,開始了半個月的拜年旅程,其實,對於物質緊缺時代的孩子而言,拜年不過是可以去親戚家吃好吃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收到一毛錢或者五毛的紅包(壓歲錢)。這樣下來,到元宵節,我也可以得十幾二十元的紅包錢(壓歲錢),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之後,我們兄妹不約而同如數上交給母親,作為我們的學費,差額也不大了。
那時過年最開心的自然是每家的孩子,而最犯愁的當然是當家人了。事先,當家人要預估可能哪個親戚家的孩子要來拜年,要搞清楚侄子輩、孫子輩有多少人,按照輩分不同,給的“壓歲錢(紅包)”數額也不同,一般孫子輩比侄子輩多,如有重孫輩,重孫比孫子又要多。這就是“壓歲錢”的次序問題。有些家庭,往往孩子出去拜年所收不夠發出去的。所以當家人會很犯愁,因為在民間有句俗話:人情大於債,而“壓歲錢”就屬於“人情”範圍。
隨著時代進步和人際關係的拓展,連線人與人關係的方式更為直接,而“紅包”便應運而生,“壓歲錢”只是紅包在春節的一種特殊形式了。紅包的外延與內涵都擴大了,但不管怎樣紅包依然逃不出“人情”範圍,依然是“禮尚往來”的一種表現形式。紅包也不是春節的特產了。春節、情人節、婦女節、勞動節、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所有的節日、生日、紀念日,甚至人為給個理由……如今更是紅包盛產的時代,人們動不動就用紅包說話和辦事!忙得不亦樂乎!好一個溫暖的時代,我愛紅包,誰不愛紅包?畢竟每一個紅包裡都盛滿深情厚愛呀!
然而發紅包始終還是有講究的。上述說了傳統“壓歲錢”的次序外,如今的紅包依然也應該根據輩分、關係疏親、用處等不同去派發。比如我的兼職是一個電商群的群主,每天根據營業額髮些紅包群友,除了鼓勵,更多是營造氣氛。比如剛過去的情人節,大家一定收到了愛的紅包,一般都是男士給女士“520”,表達的是一份深情(您也收到了吧?祝您幸福!)這些都無妨,心之所愛,付出與得到不會成為負擔。而如果紅包牽涉的因素太多,會成為一種負累,這就要事先考慮周全。比如,一個朋友前幾日向我“請教”:他一個親戚初一給他孩子一個六百元的大紅包,這本是開心的事。可是我這位朋友犯難了:對方有四個孩子,我朋友不知怎麼還禮了!他“請教”我,我也不好輕易給他“支招”呀!各位詩友,我在此想“請教”大家。您們說:我朋友該如何還禮最好呢?
春節過半了,紅包還在漫天飛舞,並且每個人都希望紅包多多益善,只是在派發和收取紅包時,不要讓這一行為成為經濟與心理的負擔!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收發紅包快樂!
2021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