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生活中越是一事無成的人,對未來的野心也就越大。

所謂野心,可以理解為超出自身能力很多倍的理想或者目標。在我們現實中,野心越大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就好像有些人,試圖透過一些小機率事件來達到暴富的目的,野心雖然不小,但是實現的可能性卻是微乎其微。站在歷史的角度看,那些野心很大的人最後成功的也是屈指可數。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有一部分人透過誇大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來掩飾和逃避自己一事無成的現實。也就是說,野心只不過是某些人逃避自己一事無成的手段而已。

一個人的野心是如何產生的?

焦點轉移

當下的不如意,迫使個體將注意力放在未來。個體處於低谷期時,由於在當前找不到任何價值感,所以只能夠將注意力放在未來。這在心理上給個體一種安慰,讓個體不會因為當前的不如意而喪失信心。心理學中有一種補償機制,個體在當前沒有得到的東西,會渴望在未來得到補償。儘管未來並沒有到來,但是在對未來進行憧憬、規劃的時候,也能夠給個體帶來一種滿足感。所以,當前一事無成的人可能更加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更加渴望未來的到來。

受到質疑後的心理防禦

人與人相處避免不了互相攀比,當個體的價值感被別人質疑之後,本能地出現心理防禦機制。個體透過營造一個自己在未來很有價值的形象,來挽回一點面子。因為沒有人可以立刻驗證未來是怎樣的,所以當個體在闡述一件未來的事情時,也就不會受到質疑了。從這一方面來看,野心其實是虛榮心過剩的一種表現。那些當前沒有取得成就的人,將希望寄託於未來,其實是在掩飾此刻內心的自卑感。如果一個人總是受到質疑,那麼他的野心也就會越發清晰、明確,好像是真能做到似的。

野心的目的是什麼?

野心的目的是逃避當下

人們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自我價值感的支撐,如果一個人喪失了自我價值感,那麼他就會變得惶惶而不得終日、鬱鬱寡歡。對於一些暫時一事無成的人來講,樹立對於未來的一種野心,其實是在逃避當下。在他們看來,哪怕自己的野心沒有實現,也只不過是造化弄人。野心對於他們而言,作為一種虛構的價值感,能夠給他們的心靈一點支撐。憑藉這個支撐,可以讓他們有信心生活下去。可是事實上,野心對他們沒有絲毫約束力,他們並沒有為了某個目標具體做出實際行動。

野心的目的是追求優越感

有一部分人,自身價值並沒有受到質疑,可是他們還是不滿足。為了讓別人高看自己一眼,於是努力營造一個虛假的、高大上的目標。在他們的邏輯中,自己永遠要高人一等,哪怕跟別人一樣也會被視為一種侮辱。他們自我意識過剩,從心態上不能夠理性看待自己同他人的關係,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這一類人的野心,全然是為了他們自戀而存在的。如果意識到自己有些過於自戀,那麼無論你的野心有多大也不要講出來,除非有一天你真正做到了。

如何看待自己的野心?

接納自我

野心大的人,不能夠無條件接納自我。他們只能夠接受自己優秀的一面,只能夠接受被人認可的部分。可是人無完人,總有一面是不被人認可、不被接受的,也總有不那麼出眾、不那麼優秀的一面。身體中存在被接納的部分,以及不被接納的部分,兩者之間就會形成矛盾,進而產生內耗。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應該無條件的接納自我。不管自己是健康還是疾病,是聰明還是笨拙,是討人喜歡還是不討人喜歡,都應該無條件的接納自我。無條件的接納自我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在接納的基礎上努力提升自我。

接受當下

人不可能一下子跨越到未來,未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變成你想象的那麼美好。事物的發展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起初你花費的力氣並不會白費。可是如果你從一個開始就不努力,只是幻想一個美好的未來,那麼就算到了未來,事情也不會一下子變好。就好像是空中樓閣一樣,無論它再怎麼漂亮都是不現實的。也許你不滿意當前的狀態,可是隻要你懂得隱忍,一步步提升自我。到未來,你才會有能力做你喜歡的事情。做人要靈活,懂得變通,審時度勢。

發揮能動性

有些人在面臨選擇時總是猶豫不決,不知道是該做自己喜歡但是回報不高的事情,還是該做自己不喜歡但是回報比較高的事情。心理學家認為,人應該充分發揮自我能動性。也就是說你當前做什麼事情最有價值,那麼你就要做什麼事情。當你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後,再去做喜歡的事情。一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他們最初的目標也許並不是現在的樣子。只不過在成長的過程中,一步步地走到了現在的樣子。所以,放下你的野心,腳踏實地地做些實事才是最重要的。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大年初三,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