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有些人是天生的樂天派,生活中遇到不快的事情,也能一笑而過,不放心頭,有些人卻比較敏感,別人說一句尋常的話,也會讓他們思考良久,容易想多,也容易受傷。
似乎大多數人都覺得樂觀才是一種好的性格,敏感的人則多多少少有點難以相處。畢竟人要照顧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就要費一番力氣,很難在騰出精力來照顧很多其他人,尤其是敏感的人。
事實上,敏感的人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可怕”。如果你剛好是一個敏感的人,也不用因為自己的敏感而太過苦惱,只要我們瞭解了人為什麼會敏感,以及應對敏感的方法,就能夠很好地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和個人情緒。
敏感來自於人的防禦機制一個正常人都會對外界的刺激做出應有的反應,反倒是對於刺激沒有任何反應的人,可能是不正常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防禦機制,當某些外界的刺激觸動了我們的反應機制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就會有相應的反應來保護自己。
有些人似乎確實過於敏感。兩個人聊著平常的話題,其中一個人可能不愛記事兒,一些話說過就會忘,也不覺得這些話裡包含了其他的意思,但是那些敏感的人會在心裡思考很久,總是覺得這些言語在含沙射影地諷刺自己。
不僅如此,好像過於敏感的人一直都處於一種亢進的思考狀態,他們時時刻刻在留意著周圍的一切變化,在心裡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用通俗的話來講,這樣的人“容易想多”。
人之所以會敏感,大多數情況下與他們過往的經歷有關,在從前的生活情境裡,他們的大腦需要一直保持思考和亢進的狀態,來確保自己的安全。
例如,兩個處於親密關係中的人,當他們走得很近的時候,自己的邊界會變得模糊,這是有一點冒險的事情,就像是兩個人都在踩著石頭過河,他們對關係的焦慮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會讓他們變得敏感,最後甚至會讓他們的關係破裂。
很多人之所以敏感,是因為過去經歷了一些事情,經歷了某些生活情境,他們必須保持一種高度敏感的狀態才能夠順利地生活下去。
而且,他們往往對於別人的情緒變化很敏銳,有時候甚至能夠察覺別人自己都沒有察覺的情緒,但也有一個壞處,他們總是處於一種比較敏感、亢進的狀態,實際上是十分消耗能量的,也並不有利於生活。
有些人則是對自己的身體和內在情緒比較敏感,很多人都會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並且總會發現自己身上不對勁的地方,比如當他們出現情緒的時候,胃部就會迅速感到不適。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敏感,就會在身體裡找到很多不適的地方,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情緒敏感,就會找自己情緒上的問題。顯而易見,對自己的敏感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麻煩。
還有一些人的敏感狀態十分特別,可以稱為“無感”,他們對周遭的一切,或者對自己內在的很多東西都沒什麼感受,這些無感的人,一定曾經歷過一段很長時間的敏感時期,因為太過耗費能量,所以他們關閉了自己感知的通道。
但這種做法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無感久了,他們就無法融入到正常的社會生活之中,身體和情緒也會長期處於亞健康的狀態。
克服敏感的方法-自我的覺知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對於我們來說,很多時候,敏感一點不是什麼問題,但過分敏感就會帶來麻煩。
值得慶幸的是,面對敏感,我們不至於無計可施,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充分地發展對自我的覺知。
當我們面對一個讓我們敏感的情況的時候,我們應該有意識地讓自己去思考,是什麼樣的刺激觸動了自己的防禦機制,我們的機制是怎麼反應的,它是否誇大和扭曲了事實。
剛開始嘗試覺知可能並不那麼容易,但當我們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狀態,客觀評價自己的行為,漸漸地會發現很多東西,對於自我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和具體。
最後需要提示的是,想要克服自己過度敏感的狀態,並不是看一篇文章,或者讀一本書就能夠做到的,我們需要做的是長期的嘗試和自我覺知,好在時間雖久,我們總歸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