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情人節似乎更甜了一些,因為和春節是在一起的連續四天,2.11.12.13.14,便擁有了一個美好的寓意:一心一意要愛一生一世。
不知道你和你的那個TA是否是一見鍾情?
有女生說:“當我看到那個男生的時候,心跳會加快,既快樂又興奮,瞬間感覺愛情來到了我的眼前,幸福觸手可及。”
有男生說:“當我看到一個膚白貌美,身材苗條的姑娘,聲音溫柔動聽,就會對她一見鍾情了。”
有人說,喜歡上一個人只需要0.4秒,愛上一個人也只需8.2秒。有些人只需一眼,便會一見鍾情。這種一見鍾情的現象在心理學中稱為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什麼?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即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雖然這些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的,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程序。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較快地取得相互瞭解,並會影響人們對他以後一系列行為和表現的解釋。
首因效應是如何發生作用的呢?
當一名女生第一次見到某個男生時,如果這名男生又高又帥,穿著打扮也很得體,那麼女生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會特別好,快樂興奮,心跳加快,產生一見鍾情的感覺。
之所以會感到快樂興奮,是因為身體內分泌了大量的多巴胺、內啡肽,感到心跳加快則是因為體內分泌了腎上腺素。
在多巴胺分泌的時候,人會感到興奮,就會同時刺激身體分泌腎上腺素。這就是女人常說的“有感覺”,這種美好的感覺其實是激素控制的結果。
如果雙方對彼此的感覺都很不錯,期待著下一次的見面,就說明首因效應已經發揮作用了。
除了首因效應的幫助外,在進一步的瞭解中,我們還可以善用一下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是什麼?
近因效應是指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
雙方交往的時間越長,越容易被近因效應所支配。例如,戀愛中情侶,因為一方的過錯令另一方十分惱火,且留下深刻印象,那麼下次再碰上類似的事情時,對方便會不自覺的和之前的不愉快產生聯想,甚至產生懷疑和不信任。
所以,情侶間在短時間內爆發相同的矛盾,會在對方心中形成及其負面的刻板印象,如若不及時糾正和改變,那麼後期想要繼續甜甜蜜蜜無疑是難上加難。
因此在戀愛中,既要善用首因效應把握一見鍾情的機會,增加彼此瞭解的好感,也要發揮近因效應在戀愛中的作用,時常微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讓對方覺得你在為這段關係做出努力和改變。
新的一年願大家都可以早點脫單、遇到命中註定的那個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