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01

如果說適當孝順是一種美德,那麼過分孝順則是一種罪過。

說起“孝順”,其實我們第一時間反應的,就是要對“父母”孝順,對“長輩”孝敬。

孝,根植於宗法血緣之中,同時也隨著親緣關係的擴大而變得普遍化起來。

在以前,人們更強調孝。是因為在小農社會之中,父母大多都樹立了“養兒防老”的想法,而孩子,便是這種想法的“實踐者”。

如果孩子能為父母實現這種現實的心願,那麼孩子便是孝順之人。反之,孩子便是一個不孝子。

直到今時今日,我們能發現,“養兒防老”的思想依舊存在。不僅如此,在這種思想下,父母與後輩之間的矛盾彷彿愈發激烈。

為何父母會和孩子出現難以調和的矛盾呢?

其實,這是社會環境因素和人性心理因素所組合形成的結果。一隻手掌是拍不響的,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了裂痕,矛盾才會悄然而生。

有些時候,孩子越是孝順,有可能越會被父母嫌棄。這樣的情況,便是一種矛盾。

有些時候,孩子啥都不幹,有可能便會得到父母的讚許。這樣的情況,更是一種矛盾。

那麼,又該如何緩解這樣的矛盾呢?值得我們好好地思考一番。

02

錢先生是家中的長子,而他的下面,還有兩個比他小四歲的兄弟。

錢先生是一個比較憨厚的老實人,雖然說賺錢不多,但還是很孝敬父母,很維護家庭的。

他的兩個弟弟,卻是兩個較為“投機取巧”之人,每當需要他們照顧父母時,他們都會推卸責任。

可是,他們的嘴巴卻很甜,很懂得討父母的歡心。所以,父母都特別喜歡這兩個小兒子。而對不會說話的錢先生不屑一顧。

在幾年前,因為父親在洗手間摔倒在地,腰上留下了終生的損傷。所以,錢先生不忍心父母兩人住在老房子那邊,便把他們接到自己家去住。

剛來到大兒子家的時候,兩個老人特別高興。在他們看來,大兒子雖然嘴巴不甜,但還是很有父母心的。

而錢先生他自己也對父母很好,父母的花銷由他來買單,甚至他還拒絕了父母用養老金幫助他的想法。

過了兩年,這樣的情況卻發生了大的轉變。

錢先生一如既往去照顧年邁的父母,而他的兄弟卻只會在一旁煽風點火,指指點點。

而父母,貌似習慣了錢先生的照顧,內心也少了體諒感激之情。況且,在兩個小兒子的煽動下,他們也對大兒子產生了厭惡之情。

03

兩個小兒子是這麼跟父母說得的:“爸媽,我看大哥照顧你們那麼賣力,肯定是不安好心,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啊。如果他未來把你們的財產全拿了,那我們該怎麼辦啊......”

聽到這裡,錢父錢母的心立刻緊張了起來。在他們看來,有可能大兒子就是表面裝孝順,內心想謀取自己的家產。

如此,他們便安慰小兒子說:“你們大哥不是這樣的人。就算他想拿,也拿不了。那些家產,不都是你們三兄弟的嗎?”

......

在大兒子下班回家之後,這倆老人家就一直試探他,給他下難題。不是說讓他買這個,就是說讓他買那個。

而錢先生呢?也一頭霧水。他想,為何父母要這麼折煞自己呢?

後來,錢先生就直接拒絕了父母的請求。他說:“爸媽,我自己的錢也不多,還要照顧你們。你們也就別過分浪費錢了,節省一點不好嗎?”

在錢先生的回答下,倆老人家發飆了,他們說:“別以為你照顧了我們幾年就有本事跟我們發號施令。沒猜錯的話,你對我們那麼好,是不是想把我們的家產給謀了。”

在雙方激烈的爭吵中,父母說了這麼一句話:“你這種人,就是喜歡裝孝順,以前還認為你很好,可如今才發現你是個這樣的人。百年之後,我一分錢都不會給你。”

04

為何錢先生和父母之間會有那麼大的矛盾呢?難道說,是錢先生自己沒有什麼孝心呢?

其實,並非如此。

當父母上了一定的年紀之後,他們也就容易受到那些不軌之人的挑撥。而且,越是親近的人,父母也就越是懷疑。

這種情況的出現,其實是必然的。因為越是親近,人與人之間越會有摩擦。而這種摩擦,就是矛盾的根源。

不僅如此,如果還有一些人在背後煽風點火,那麼這樣的矛盾就會越來越大。

所以說,不管面對什麼關係的人,都要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過分親近,也不能過分疏遠。

孩子與父母之間,怎樣的距離才算是最好的距離呢?用當下人們最為推崇的話來說,便是一碗雞湯的距離。

而不能像錢先生一般,過分孝順,都把責任攬到自己的身上,這是愚孝的行為,只會惹來別人的仇視和抱怨。

人,不需要說過分愚孝,而是要適當孝順就好。自己有多少責任,就承擔多少責任,別讓他人有機可乘。

要知道,過分孝順,便是愚孝,這是一種罪過。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他只是路過菩薩,點了三根香,順便拜了個佛,你就給他發好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