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拜讀舅爺的《嫂子》一文,思緒萬千。挑起了我早已有之的記錄前輩事蹟.宏揚家族精神,激勵晚輩奮進的想法。更鼓勵我放下胸中墨少下無力的膽怯心理,提筆記述前輩的人生足跡。

首先我想到的,也是我最熟悉的、偉大的、敬愛的奶奶秦德蘭。

奶奶生於1930年,其父去逝時,她才十一二歲。幼小的身體就要承擔起沉重的家務負擔。一邊要照顧比她更小的弟弟妹妹,一邊還得幹那些與她的年齡根本不相適的農活兒。生活和生存,使她不知道什麼是童年,而直接就是成年人了。讀書、上邊、玩具,這些童年時應該擁有的一切,她卻連做夢都不可能夢到。而衣不遮體,食不裹腹卻是經常陪伴著她。她曾帶著妹妹討飯,試著做過小生意,但因為不識字,終未能成。她成長的每一步,都是伴隨著苦難。但她卻鼓勵和支援兩個弟弟學文化,並使之學有所成,進而成為國家公職人員。苦難自己承擔,光明留給弟弟,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啊。

我的爺爺亦是生於貪窮的家庭。為了生存,隨我的曾祖父背井離鄉,在不斷的遷徙中長大。先是從夏崗的稻穀田村遷到小戴莊。為了能夠活下去,只能多開點荒,多種點田地,其間餓死了七個爺爺。

爺爺窮,奶奶家更窮。一對窮苦人結成了窮苦的夫妻。奶奶雖然不識字,但仍然繼承著先輩的優秀品質。其為人善良、做事認真、相夫教子。奶奶一生孕育了五男二女,這在當時可是家族興旺的象徵,但同時也讓奶奶倍受生活的重壓。用“含辛茹苦"來形容,實在是對她老人家的輕視。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根本想象不到她怎麼樣熬過來的,是怎樣把七個子女撫養成人的,又是怎樣幫子女成家立業的。曾聽奶奶講,大饑荒時她的第三個兒子,也就是我的父親,差點餓死。奶奶,是您老人家用您的所有,讓我的父親話下來了,也才有了今天的我。奶奶,要是僅僅說一聲″謝謝您",那是對您之偉大形象的一種輕蔑,我真又知道,如何才能報答您的思念之情。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爺爺奶奶帶著全家又遷到泌陽河畔的喬莊,也就是奶奶的孃家。日子也一天天好起來,奶奶依然用她那質樸的情感,影響著每一個子女,用她那善良的美德,教育著自己的後代,用她那勤勞的雙手操持著一個大家,用她那瘦弱的肩膀,為子女們撐起一片光明的天。

有件小事,至今縈繞在我的心中,卻突顯奶奶的“心中有子孫,永遠無自己”的博大胸懷。奶奶都六十歲了,還養了一群雞,而下的蛋,卻捨不得吃一個。攢夠了數就拿到集市上賣。因為不識字數,又因為不能坑人,只能論堆賣。如此樸實之情,用何種語言能表達呢?用雞蛋換來的錢,從沒想著為自己添點什麼,而是給她那可愛的小孫子、孫女買一件好看的花衣裳。奶奶用她的至臻至善,始終在教導著我做人的道理,指導著我前進的方向。

奶奶的心中,全是子孫,奶奶的一切,都給了子孫。可自己卻沒享過一天福。您的幸福,都存在於您的兒孫之中。奶奶,您的人生是苦難的,也是厚重的,更是輝煌的。您的子孫都很為您爭氣,都在用事業的成功,家庭的幸福,奉獻到您的面前。您有兩個兒子當了教師,兩個當了工人。您的孫輩們一個個的都上了大學,有的當了警察,有的成為技術人員。在好多行業建功立業。

奶奶像一棵小苗而長成的參天大樹,養育了一群的兒孫,奉獻了自己的一切。您的一生從苦難中走來,從坎坷中拚出。您的一生都在拼博,您的一生充滿大愛。最終積勞成疾,鞠躬盡瘁。於2O05年駕鶴西去。享年75歲。奶奶,我們愛您,我們懷念您。

(張彥允供稿,發傑修改20O年12月)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喜歡上一個有家庭的女人怎麼辦,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別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