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獨居,顧名思義獨自一人居住。什麼樣的人會選擇獨居呢?比如選擇離鄉背井去外地打拼的年輕人,剛畢業就跑到外地工作,人生地不熟,只好選擇獨居;比如想體驗獨自生活而選擇獨居的人;比如經濟比較獨立的高層白領,嚮往獨立自主的生活。當然更多的是離異或喪偶的人,這些人更加傾向做自己。獨居的人大多都是內心豐富且自愛的人,朋友圈和人脈也更廣,這些都得益於其獨立的性格,他們會更熱愛生活。可以得出結論,獨居的人一般都有故事。

約翰·歐文著的《獨居的一年》是一個關於愛慾與成長的故事,讓你大笑出聲,也讓你默默流淚。當你找到愛的時候,也就找到了自己。這個故事中每位成員都有些“反常”,他們一直在現有生活之外尋求另一種可能:母親瑪麗恩為忘卻喪子之痛和丈夫的背叛,與比自己小20歲的少年埃迪擦出火花;父親特德一邊創作古怪的兒童讀物,一邊流連於各色女人的懷抱;少年埃迪迷失在忘年戀的激情中,從此無法愛上比自己年輕的女性;4歲的小女兒露絲,則在父母間破碎的關係以及對死去哥哥的想象中,掙扎著長大,漸漸成為一名作家。轉眼,露絲41歲,成了單身母親。在獨居的一年裡,她第一次遇見真愛,也突然理解了父母的選擇,理解了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編者說:當你找到愛的時候,也就找到了自己。

剛讀完15個愛情故事,再次翻開關於愛的小說,自然要做些對比。愛情故事,真實性打些折扣,所以會給人一種幻覺,在愛情故事中,我們總能找到原諒自己犯錯的理由,總能遇到自己的真愛,不管等多久,不管傷多深,最終有情人都能終成眷屬,這也是上天對終於愛情之人最好的安排。前兩天看一檔娛樂節目,兩個青年戀人經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瑣事爭吵不休,也會因為幾句重話,哭鼻子,鬧分手。不過只要有一人先承認錯誤,或者相互愛撫一下,就會瞬間彌補創傷,不由得讚歎年輕真好。當然節目裡還有一對結婚十年的中年人,依然恩愛如初,最讓人感動的是一對已結婚37年的老人,夫唱婦隨。愛情故事就是如此,簡單,我們看到的都是最美好的一面,因為它的講述少,不可能把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短短的故事中。愛情小說就不一樣了,它需要矛盾衝突,需要一些不合時宜的人出現在不合時宜的場合,這樣戲劇性就強了,再加上作者的功力,自然小說會與眾不同。

就連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都說:“讀歐文的書會上癮,他的讀者都變成了癮君子。”而且明確表示,歐文是自己的文學偶像之一。編者說:讀這部小說就如約翰·歐文教我們寫小說一樣,該怎樣把故事說得風生水起。這部愛情小說到底要講述什麼?作者透過書中的人物愛迪給予了最終答案:一個好的故事總讓你看見應該害怕什麼、應該期待什麼,你會看見它們迎面而來,逐漸逼近,可你永遠看不見下一步。所有線索都會不斷開啟、不斷合攏,糾結,直到敘述的終點,這完全是作者在闡述自己對愛的理解。

父母離異的家庭,孩子性格多少會受些影響,畢竟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缺失一份愛,孩子自然會反對父母離婚,有些甚至以死相逼。然而,父母的愛如果已經到了盡頭,即便他們為了孩子結合在一起,婚姻也是名存實亡了,這樣的婚姻更痛苦,更沒有幸福感。現實中就有這樣的事例,夫妻兩個為了孩子,勉強維繫著婚姻,私下各自都在背叛,回家分床而眠,不說話,也不吵架,這樣的婚姻對孩子的成長更為不利。對於創作而言,不管是寫愛情故事也好,寫愛情小說也罷,都是在為真愛找一個出路。孩子可能當初對父母的離異不理解,甚至還會憎恨,隨著他一天天長大,特別是有了自己的愛情,他才會明白,委屈求全的婚姻是最無法承受的。在小說裡,懂事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選擇,就是支援父母離婚,支援他們尋找自己的愛。我無法斷定這樣做到底對不對,我認為,如果兩個人確實無法修補自己的創傷了,那就分開好了,互相傷害是最不可取的一種選擇。

祝願每一個人都能遇見真愛,尋到一輩子的幸福。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最讓人無比動容和感慨的兩種夫妻情感生活,你經歷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