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喜歡的成功的人生
自從陳安之搞出成功學之後。成功就成了所有人的選擇,甚至是不二的選擇。在陳安之的定義裡,吃好的穿好的,出人頭地,眾星捧月,就是成功了。其實這種成功那就是以大眾作為標的來比較的,也談不上錯。這只是外在的成功。
可我認為的成功,還可以用用另一種方式來表述,那就是內在的成功,比如內心和諧,天天開開心心。家庭和睦。為社會能盡一份力,跟同事也很和諧。更進一步能確定自己的人生價值,比如我們國家那些捨身忘死的戰士,默默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要不然你無法理解他們,金錢對他們已經毫無吸引力。唯有努力發揮著自己的光,才是他們自己價值的所在,他們過的可以極其簡樸,然後省下的錢還能拿去捐助。這種成功是人格的成功,是信念的成功。一個沒有堅定信念的人活著,那隻能稱為芸芸眾生,這種高光人的背景。
尊師宗教是中國人的傳統。但是我覺得好笑的是,現在大家重教的目的,就是具體化為考個名牌大學,搞不到北大清華,那起碼是985,211。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中學階段不惜透支孩子的一切。
學習不但要搞到一個好的敲門轉,更重要的是應該把學習變成一種本能。因為工作中的學習比敲門磚更加實用,如果在中學階段透支了孩子的學習樂趣,我不知道他以後還能不能愛學習。而且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唯有自覺自願的學習,才能創造出佳績。可是一看到孩子稍微放鬆一下,玩一下,大部分媽媽都會暴跳如雷。其實媽媽自己還拿著手機呢。這種全控制,我認為是非常不可取的,孩子自己都得不到尊重了,他怎麼會得到正常的成長呢?
大名鼎鼎的馬雲。考一個垃圾的外語學院,居然考了三次。馬化騰深圳大學畢業,那時候的深圳大學剛剛初創,也不見得咋好。我最喜歡的小米的老總雷軍,武漢大學畢業,也不見得比我畢業的學校好到哪裡去。當然更多的北大清華畢業的孩子跑到國外去了。那你不但讓孩子失去了成為頂尖人才的機會。而且很有可能你孩子也丟了。
一句話,世界是混沌的,完全有可能種瓜得豆,種豆得瓜。引用一句孔子的話給大家吧: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先讓孩子成為一個好人,其他的隨他去吧。讓孩子放鬆,也讓家長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