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過年回去我就把小姨爹認了,小姨都認了,小姨爹肯定不能落下……”
有人說:有了後媽,就會有後爸;
也有人說:親媽可以將後爸變成親爸。
01.
大年三十那天,被老公和大姑姐的聊天內容給逗得差點噎著,幸虧這兩人是隔著螢幕在對話,不然我覺得自己可能被“滅口”。
當老公問及大姑姐過年回不回去拜年時,手機螢幕對面的大姑姐情緒立馬就激動了起來:
“肯定回去的,這次回去就把小姨爹給認了,小姨都認了,小姨爹怎麼能落下呢?”
老公聽了滿頭黑線,我卻差點笑出聲……
老公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婆婆,在他剛大學畢業那年就去世了。大姑姐口中的“小姨”,則是現在的“婆婆”。
如今家裡的那位,是公爹另外找的。真心話,我和繼婆婆一點也親近不起來,和她這個人無關,而是在內心裡,我討厭所有的“第三者”。
甚至有時候會為親婆婆不值,她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兩個孩子大學畢業了,家裡也起了新房子,生活越過越體面,眼看著快要熬出了頭。
可最終,她還是在他兒子畢業那年去世了。
“男人是離不開女人的,更何況是一個健康的手上有些活錢的男人。”
的確,聽說在婆婆去世後不久,就有人開始給公爹介紹起了老伴兒。
繼婆婆也是在這個時候,慢慢地融入到了這個家庭中。
她很年輕,比公爹小6-7歲,很會打扮,也很漂亮,在一群農村婦人中,她顯得特別的出挑。
對我們,她也很客氣周到。相處中,我們似乎都格外的小心翼翼,淡漠又疏離。
或許這應該是最好的相處狀態,我們互不打擾,又彼此聯絡。
但組合家庭即使再親密,也有一條跨不過的鴻溝。特別是,這個家庭的成員都已經不再年幼無知,最小的孩子也已20多歲。
過年要回孃家認“小姨爹”,肯定是大姑姐的玩笑話。但聽著也有些酸澀,在我看來:完整的原生家庭,不是加入一個人,就能重新整合在一起的。有些時候,合是另一種意義上得分。
特別是對於女兒來說,孃家的組合會讓出嫁的女兒更加缺少歸屬感。
02.
那天老公和大姑姐掛完電話後,我就很認真地和老公說:
“如果哪天我們離婚或者我先去世了,我不干涉你找另一半,但你要把我們奮鬥的東西全部給孩子,和孩子斷了往來再去開啟你的另一個家庭。”
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排斥重組家庭。也因此,我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儘可能的,給孩子,也給自己一個完完整整的家。
特別是有了寶寶後,深深切切地感受到了養育孩子的不容易,我就更不希望,在未來的某個日子裡,曾經我夜以繼日照顧的臭小子,卻在別人後頭親親熱熱的叫著:
“媽!”
即使是不得已或者不情願而叫出口,我也不願意。當然,未來的丈母孃除外。
這個世界,肯定有很多後媽對繼子繼女也很好,更有些,還會視如己出。
但私人感情而言,我還是偏執地認為:我的孩子只能有一個媽。(丈母孃除外)
如果哪天我不在了,或者婚姻出了狀況,我希望我和孩子爸,對於孩子最基本的責任:
把孩子養育成人,想再組建家庭就淨身出戶,而不是把人帶進家裡來,美其名曰給他更多的愛……
03.
我在深圳上班時,有個領導曾開玩笑說:
“大老婆是用來吃苦的,小老婆是用來寵愛的……”
不論是真是假,但女人,終究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家底,會留給了誰。
當然,也不是說要胡吃海喝,最好的狀態應該是:
先好好愛自己,再用心愛他人。眼裡有光,心裡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