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曾在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學演講,學生們思想很活躍,演講過程中,不斷有人遞條子問問題。
其中有一個問題問道:“人生有什麼意義?請你務必說真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
讀罷此題,現場響起掌聲。這必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他們也一定聽過許多並不滿意的答覆,所以期待一個不敷衍、不做作的解答。
畢淑敏回答說,她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對著浩瀚的蒼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個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那時也曾反覆思索過這個問題。
最終,她思索的結果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當然,她的話還沒說完,人生沒有意義,但是,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
有的人抱怨人生無味,了無生趣,絲毫感受不到人生的意義,實則是其自身沒有明確的目標。
有的人一味效仿別人,跟著前人或旁人的腳步,絲毫沒有自己的思考,自然無法找到人生的意義。
攸佳寧教授在《最強大腦》節目中曾說:“每一個年輕人其實都需要樹立一個目標,不管這個目標在別人眼裡看起來是什麼,在他心裡覺得這是有價值的,那就是有價值的。然後朝著自己覺得有價值的目標,勇敢地、堅持地去追求下去。”
有自己的目標,並勇敢地堅持下去,聽起來很簡單,但這便是實現人生意義的過程。
其實意義並非一個多麼高深、多麼高不可攀的詞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意義,各不相同,但凡是積極向上,至少對社會、對他人無害的,便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醫生的意義是救死扶傷,教師的意義是教書育人,清潔工的意義是美化環境,快遞員的意義是便捷生活……
人生的意義多種多樣,卻有許多人對其熟視無睹,原因只在於,這個意義很多時候並非自己確立的,而是別人強加的。
有些人的意義是父母長輩灌輸的,從小便聽慣了“你該如何如何”“長大了要怎樣怎樣”,然後沿著鋪就好的道路走下去。
這樣的所謂的意義並不能實現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反而會成為負擔甚至枷鎖。
正如畢淑敏所言:“如果它不曾進入你的心理結構,它就永遠是身外之物。”
倘若一個人對自己所走的道路沒有思考,或者對別人為他規劃的道路並不認同,那麼即使走得再順暢,取得了再大的成就,於其自身而言,也只是完成了一項任務,而非自我實現。
人生原本沒有意義,沒有誰是帶著意義來到這個世界的。
每一個嬰孩都是乾淨純粹的,從無知到懵懂,再到日漸成熟,於這個過程中探索自我的人生意義,才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偉大之處。
尼采曾說,探求世界意義的人們與探求人生意義的人們,以及探求自我存在意義的人們,就像赤手空拳在沙漠中跋涉一樣。
在他看來,生命的意義不會放在任何地方,更不會隱藏起來,因為它並不曾存在過。而意義的不存在,並非指世界和人生是空虛而無用的。
只要蓬勃地生活著,不斷追尋著自己的目標,自然會令生命的意義閃爍出其獨有的光芒。
作者簡介:趙蕊,讀書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