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發現一個規律,那些從小受過嚴厲管教、過多指責的孩子長大後跟父母關係普遍不好,過得不快樂,活的累,附屬品發展成為複製品,最後形成角色互換。教育的投資在於起正反饋,不是在於父母說了算,而我就是其中一個,把心裡的委屈訴與小夥伴,一來二去她就成了我以為最要好的朋友。

現在我覺得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依然是很多人心裡的一種詬病。再努力、再優秀、再成功,你的關心在成績面前他們看不到,父母會把他們想要完成的希冀被強加在了我身上,讓我去實現他們的美好願景,當我達不到這種需求的時候,自我矛盾的痛苦一直影響著我的生活,時間沒有忘記這一切,只是不願提起和去揭穿它。

聽來母親的成長也是一種苦痛的經歷,作為那個年代的長女,幹活就是代價,所以不讓上學成了母親的心病,再加上婚姻的生活並沒有讓她滿意,成了母親的第二個遺憾。

於是,我就在她的更年期中漸漸成長,複製了她的抱怨貼上給朋友。不管我做了什麼?在母親嘴裡永遠都是錯。母親說嬸嬸去田裡幹活,妹妹在家做飯,那好,我開始憑記憶做飯,鍋裡沒添水,盤子糊了,第一次炒蛋,沒等來表揚,上來一頓劈頭蓋臉的捱罵,只是因為我把她孵小鴨的蛋炒了(兩三個)

火不會燒,活不會幹,雞不會喂,被子不會疊,飯不會做,幹啥啥不會。然後我就想反正幹啥啥捱罵,不如啥也都不幹。母親不用我幹活,但是我也沒成為她心裡的NO1!

凡是跟學習無關的興趣愛好他們無一不阻止,後來我跟人開玩笑的說:你們的興趣愛好是父母逼的,我的興趣愛好是自己喜歡的,但是我沒有那麼幸運有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在父母、同學眼中我箴默不語,在朋友那裡耳朵不知道飽受了多少摧殘?後來才知道那時候的我說過最多的話就是抱怨。

你一定會說是我沒有告訴父母,他們不知道而已,我也想過,多年後我跟他們攤牌了,母親的搪塞使我聽不下去了:沒錢、翻舊賬……我以為跟他們敞開心扉自己就放下了,結果等來的答案讓我撕心裂吼!後來不再問了,不是沒有意義,而是沒有這個必要了。

我特別佩服母親一點就是她總能用她的理論去說服我,一成不變。如果告訴她我受了多少委屈,我母親一定會有辦法讓我內疚,她會拿著比我更慘的經歷來綁架我,讓我無苦可訴。“我‘傷害’你是因為我受過傷害”。我聽過別人對我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因為她是父母。所以要原諒她,但是我做不到,我試過很多方法放過自己,最後都失敗了。就因為她是父母。

我的幸福是建立在她的痛苦之上,因為母親總拿著姥姥對她的教育跟我比,所以我比她幸福。但是我並不快樂,我活著每一天都被安排好了一樣,只要負責好好學習就行其他不用幹,我是上大學了才知道被子應該這樣疊,生病了應該去醫院,牙疼了應該去牙科看……

我跟母親的關係像個領導和下屬一樣存在,從來沒想過有一天可以依靠自己。母親希望有人理解,但是她不知道,當她發現不了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變成問題的製造者,她不知道什麼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是“對”活的多累,她不知道她的負能量吸引著別人都想遠離她,她不知道我不是不知道她的不容易,而是不想聽著前天誰不好了,昨天狗咬人了,今天跟誰見面不打招呼了?她像個復讀機一樣每天跟著每個人重複一遍又一遍,而我不是她最重要的事。

當我跟家庭的問題處理不好的時候就被帶進社會里,結果發現了我用跟父母交流的方式去跟其他人交流後變成了問題――抱怨,但是我並不知道這是個問題,因為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直在抱怨,就像母親跟我訴苦一樣,你會覺得是個問題嗎?我只會覺得母親辛苦了,自己沒出息,但是別人不會因為你多做了一件事表揚你,也不會因為你幫了她而感激你,甚至還有被這種人反咬。

工作中經歷的事使我不知所措,甚至迷失了方向,沒有目標的人生就會隨波逐流,追求自我又被說成格格不入,就好像回到了從前,做不對,不做也不對,被風吹著隨風飄搖。後來才知道,你做的好與不好由別人滿不滿意決定的,當你是正確,大眾是錯誤,你就是錯誤的。你覺得委屈,她們覺得嗎?郭德綱說過一句話:冤枉你的人比你還知道你有多冤枉。

上學的時候逼你學,上班的時候逼你做,結果發現批評你的人比教你的人還多。所以如果上學的時候沒有自主性學習,進入社會後就會被動工作,會做的是不如會說,但是會說的不如會學。當我從父母身上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於是開始去改變,不是為了父母,是為了自己。好的家風叫傳承,錯誤的叫傳遞,父母的責任是教育,不是教訓,如果不改變,有一種因果迴圈叫輪迴,意思是教訓的結果會先從父母身上得到見證。

倘若我總是一副父母不好,老師不好,教練不好,同事不好,領導不好……全世界只有我最好,這種似曾相識的情景不就跟父母一樣嗎?如果不是持續得看書和經歷各種人際關係,也許我不會明白:愛抱怨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一個抱怨的人。別再把希望去寄託在他人身上,沒有幫人善後的能力,就別操替別人做決定的心!

成長是什麼?就是多了一份承受,我知道你打擊我,但是我會越挫越勇,當別人傷害不了我,原生家庭怎麼樣?無房無車怎麼樣?內向又怎麼樣?你說我不合群,難不成我還要跟你合八字?誰規定了我活著按照你喜歡的方式就一定是好的。有人打了一個小時的籃球是享受的 ,有人畫了一個小時的畫是享受的,有人看了一個小時的書籍是享受的,我願意與你分享我喜歡的事,也願意嘗試一下你喜歡的事情交換彼此快樂,我就覺得很好啊!

當你跟一個人在一起不舒服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太多言語,不用跟爛人糾纏太久,越搭理越來勁,也別拿自己的缺點跟別人的優點比,她們的目的就是讓你看到缺點,所以多跟發現自己優點的人在一起,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好,人際關係嘛!說白了對己善者以善之,對己惡者偽善之。你看那唐僧西天取經,身邊派來三個救兵,不就告訴我們若想取得真經,凡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也許我們身邊的惡人也是你追求目標的時候請來的“妖魔鬼怪”來考驗你的耐心和恆心呢!

抱怨的很多原因就是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當你能解決的時候它就不是個問題,但是有些事是個問題,當下解決不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有的一直存在至今,事物的發展有它自己的規律,而我們總是以自己的主觀去決定一個人或一件事,最終的結果就會變成一件幸運或不幸運的事。

假如事情的發展按著你所希望的方向發生,那說明是你的判斷和分析是對的,錯了及時止損,可往往我們缺乏這種能力,不知道自己“生病”的人會吃藥嗎?更不可能用胃藥治感冒對吧?所以說你要治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別人,學會發現自己的問題,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然後去找解決問題的方案,也許我們的問題就是取經必經之路,當我們足夠了解自己,才能做到充分發揮自我,你可以利用避免缺點帶來的損失成為閃光點啊!

每次打電話心情都不好,可能習慣了這種方式,可你改變了說話內容又不知道說些什麼?所以只要一想抱怨,要及時打斷自己,減少打電話的次數,把在乎的事情變成不去在乎,不重要的人刪除,留著影響自己,我一直覺得自己缺乏安全感,不知道為什麼?這種安全感從父母身上一直找不到,然後不斷的從別人身上去尋找,可我總覺得少點什麼?原來安全感是一種學會保護自己的能力。不過當身邊的人用傷害他人的利益來保護自己,我就看不到自己的安全感,可是我想清楚了,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為了追趕他,我才有機會成為了讓一群人妒忌的前5名,也可能因為不想成為她們而瑀瑀獨行,但是我問自己:當我發展的比她們好,到那個時候的自己還會抱怨嗎?所以我決定去實現這個方法,用時間得出答案!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經常說的“安全感”,到底是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