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當一對夫妻生活得久了以後,你會發現他們在外貌上長得越來越像。

我們也把這種現象叫做“夫妻相”。

關於這種現象,各個領域都有各個領域的解釋,比如進化心理學家覺得,人們會天然趨向於選擇和自己長得像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更值得信任。

再比如最新的人體微生物研究顯示,夫妻雙方長期飲食習慣的趨同,會讓他們的腸道菌群也變得越來越相似,而這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激素水平,進而影響他們的情緒。

而平時他們面對的事情很多都一樣,情緒反應類似了,臉上的肌肉也會類似,自然相貌也就變得越來越像了。

更不用說,相似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帶來的患病機率——牙齒健康影響臉上,身體健康影響體型。

最近看了一本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托馬斯·劉易斯的《愛的起源》,他在書裡講了另外一個原因——愛。

關於愛,柏拉圖講過一個故事,上古人類長著兩個頭,四隻手,四隻腳,他們想要推翻神的統治,結果被神一刀劈成了兩半,才有了現在一個頭兩隻手兩隻腳的樣子。

而我們每個人出生以後,就想要回到最初的完整狀態——透過尋找另一半,尋找愛情。

當然托馬斯並不是說愛讓兩個人變得完整,而是提出了愛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這個系統由建立了親密關係的人組成,同時也在反向影響著這些人,特別是夫妻。

這種情感的連線,讓情緒可以相互之間傳染。

你生氣,我也會生氣,你悲傷我也會悲傷,你開心我也會開心,情緒的傳染背後,是一個人的喜怒哀樂,透過愛,傳達給了另一個人。

而情緒,我們都知道,是由生理激素來控制的。

那麼情緒傳染多了以後,生理層面上,各自的生理指標也會相互傳染,就像兩個閨蜜相處時間長了,生理期會變得越來越接近一樣。

夫妻之間,他們體內的很多生理指標也會變得越來越接近,包括血壓血脂這種大的生理指標,也包括血清素,皮質醇這種影響情緒的小生理指標。

薩博斯基在《行為》裡,針對一個人的行為進行了上百萬年時間維度的追溯,而這裡生理指標和情緒排在前幾位。

換句話說,當情緒和生理指標都會傳染以後,行為模式自然也就會傳染了。

托馬斯針對這三個由淺入深的傳染,分別做了腦科學方面的探索,發現分別對應著大腦邊緣系統的共振、調節和修正。

共振,就是快樂你的快樂,憂傷你的憂傷。

調節,就是你的壓力,變成了我的皮質醇,然後變成了我的壓力。

而修正,那就比較嚴重了,愛一個人時間長了,你會習慣這個人的存在,然後和誰在一起都覺得不是那個味兒。

阿黛爾有首歌叫做《someone like you》唱的就是分手後,想去找一個和你一樣的男孩子共度餘生。

這就是長期相處帶來的行為模式的適應,讓一個人在情感上產生選擇傾向。

而且這種影響,作用於一個人的內隱記憶,或者說潛意識,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變成了人們說的渣男收割機。

也有人總是會遇上家暴男,背後都是這個原因。

就算你遇到的不是渣男,你的行為模式也會把對方誘導成一個渣男。

這三個層次的影響,就是夫妻相的另一種解釋,神經腦科學的解釋,讓你們從情緒到行為模式上慢慢趨同,然後讓人感覺你們就像一個人一樣。

不過愛作為一個系統,在親密關係中的影響,包括親子關係,夫妻之間親密關係等等,並不是說影響了就不能改變。

既然可以被一個人影響成這樣子,就能夠被另外一個人影響成另外的樣子。

也有很多案例,發現自己並不是自己不夠好,而是沒有遇到那個讓你做回自己的人,那個讓你變得更好的人。

另外,鑑於本書首次出版於2001年,而最近幾年,社會學很多研究都遭遇了危機,很多社會學家都是先有結論,然後刻意選擇樣本進行自證預言式的論證。

其中就有本書裡關於情緒共振的部分實驗,都被證明無法重複,比如夫妻之間的情緒共振導致的生理機構一致,比如閨蜜相處久了生理期趨同等等。

畢竟換個角度來說,人是非常複雜的動物,還是回到薩博斯基的《行為》這本書上,影響一個人行為的因子太多太多,很難說一個簡單的因子就能把你變成一個渣男收割機。

變成渣男收割機的人很多,但是影響的因子也許都不一樣,比起行為模式的共振影響,我覺得更多可能是因為對於親密關係的認知不足。

關於影響親密關係的因子,美國做過一份長達十幾年,樣本數量上萬的案例研究,最後發現我是誰,我是否有足夠的認知排第一,處理親密關係能力排第二,對方是誰排第三。

也就是說,對方是不是渣男只是排第三,而你是誰?你怎麼對待這份感情,怎麼處理親密關係中的各種衝突,才關鍵哈。哈哈哈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曾國藩:一個人沒有了得失心,心情自然就會舒暢,不會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