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如果可以,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回家過年的。

而這個家,大多是老家,尤其是對背井離鄉的人來說。

過完三天年,也就是大年初三,我和往日一樣,去和大伯喝茶聊天。之後,我說要去走走。

“你去哪?”大伯問我。

“我去攔河壩上走走。”我回答。

“公路上要小心,車多。”大伯說。

“好,我直接穿過公路,從圩子裡面走。”我說。

……

今年是第二次在集鎮上過年,雖然和生我養我的村莊,相距不到兩公里,我還是覺得十分遙遠。

鎮子上是熱鬧的,尤其是天暗下來時,孩子們爭相燃放著煙花。絢爛的夜空下,是一張張時隱時現、純潔而稚嫩的臉。笑聲、歡呼聲、驚叫聲,混在炮竹煙花聲中,再多的憂傷,也會在頃刻間沉入海底,無影無蹤。

我會跟著笑一笑,甚至會咧著嘴大笑,更多的是,我看到了我的童年。那時,也就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的感覺,很像是現在,很熱鬧、很溫馨、很開心,儘管那時的老街上,來來往往的人,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多。

離開故鄉之後,就再也沒有那樣的感覺了。我經常和長輩們,或姐姐、弟弟、妹妹們,說起這樣的感覺,得到的答案都差不多,人長大了,想得多了,感覺就變了。

的確如此,感覺比現實重要,營銷上也是如此。

因為心靈是微妙的,感覺到的才是“存在的”、“重要的”,儘管,不一定是“現實”。所以,不懂得關心他人的人,不可能做好營銷;不懂得真正關心他人的人,不可能從營銷中感悟到快樂和幸福,也不可能長期做好營銷。

到了攔河壩上,偶遇了幾位熟悉的鄰居,有的出來看一看麥子長勢,有的在河堤邊排一排蔥,大家熱情地打著招呼,問長問短,暖洋洋的,卻又似乎有著些距離,就像是頭頂上的太陽。

更多的時間是,我沿著河堤散步,看一看靜謐的河,想一想八十年代的村莊,以及那些日子的一個個故事。儘管,這些故事,都已像河流一樣流逝得很遠很遠,只剩下一些或明或暗的痕跡,幸運的是,它們依然芬芳如故。

也許,只有這樣走走,才有濃濃的年味,才算是過年吧。

尤其是今年春節,種種複雜的心境交織在一起,催逼著自己加速反省,加速適應,加速成長,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可是,已經不惑的我們,還有多少“心境”可以故地重遊?就像這些天,望一望熟悉的蒹葭,聽一聽熟悉的風語,聞一聞熟悉的炊煙,甚至踩在長長的河堤上,肆無忌憚地跺上幾腳。

更令人心傷的是,即使是故地重遊,也還是有著回不去的故鄉,見不到的故人……換言之,無論回家過年,還是不回家過年,其實,都可能是“就地過年”。年齡漸長,別離漸多,更是如此。

或許,這才是成年人的隱痛。“就地過年”四個字,剛好無情地把它撕開了,並提醒著成年人,時間的河總在流逝,願或不願,有無疫情,重要有“就地過年”的思想準備。

尤其是心思細膩、敏感懷舊之人,畢竟詩中的《萵筍》不常有——

院子裡

寒風過後

枯萎的萵筍

居然真的復活了

可能是

因為太陽

也可能是因為

對生命的強烈渴望

而我就

蹲在壓井邊

曬著太陽

等待鞭炮聲響

回到三十年前的故鄉

共勉。並祝喜樂平安。

1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有時候“慢”下來,也是一種成功